第A9版:时评·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靠什么改变生活

  秦淮川

  

  “数字经济”,G20杭州峰会上的热词之一。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础。13日,以“飞天·进化Apsara Evolution”为主题的2016年云栖大会正式在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举行。这场盛会将描绘云计算发展趋势和蓝图,展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生态全景(10月13日《浙江日报》)。

  有人说,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飞机的发明,第一枚火箭的升空,门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青霉素的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那么21世纪呢?在人人言必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今天,科技进步究竟能带给我们多少便利?又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想象力?

  从云栖大会传来的信息,无疑令人振奋。比如展示了全球首款智能末端配送机器人;再比如,基于“飞天”的云计算平台,为城市公共管理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基础,一大实践是缓解城市拥堵。经实践检验,在杭州萧山区的部分路段试点中,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初步将车辆通行速度提升了3%至11%。众所周知,城市拥堵已是当前最令人头疼的城市病之一,如果真能通过人工智能缓解城市拥堵,当为相关科技工作者记上一功。

  科技改变生活,也塑造着人类未来。如果说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智能手机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明中,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不断被重构。曾有人预测,过不了多久,无人驾驶汽车将款款而至,白内障不用开刀,滴眼药水就可以治愈,记忆也可以移植……也许这尚是畅想,但想想就让人醉了。

  与民生结合的科技进步,无疑更有魅力。前不久,“天宫二号”升空,有声音质疑它与老百姓有何干系?殊不知,“天宫二号”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项应用载荷,以及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相关航天医学实验设备,配备在轨维修技术验证装置、机械臂操作终端等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将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试(实)验。谁能说这些与我们的公共生活毫无干系?

  科技引领生活,生活有时引领科技。早就有专业人士梳理了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原来尿不湿可不是为孩子发明的,最早是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内急问题,方便面的蔬菜包、气垫运动鞋、烟雾探测器等最早也是为航天员发明的。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神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在26%左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离不了投入,高额经费为科技进步铺平了道路。有统计显示,仅第一季度,阿里研发就投入了39.88亿元,超过了行政费用与销售费用,占营收的12.4%。再以华为为例,2014年,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为408亿元,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14.2%。有的企业为何能勇往直前,且后劲十足,就在于钱花在刀刃上,舍得在研发上投入。

  去年5月,习近平视察杭州高新区时称,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对于企业来说,大多意识到创新重要,但愿不愿意增加研发投入,愿不愿意培养创新人才,则是另一回事。

  据统计,去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38.1%,年均增长11.4%。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继2010年超过德国之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乐于在研发上投入,并且严防跑冒滴漏,使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产出成果丰硕,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将带来最直接的场景是,企业有前景,国家有地位,国民生活更美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