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办签约现场,住户领取签约顺序号牌。 (徐欣 张彩娜 摄) |
|
社区一位拆迁户顺利签约后迫不及待向拆迁办工作人员交上老房子钥匙。(徐欣 张彩娜 摄) |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张彩娜 江北记者站 张落雁 今年以来,白沙街道通过“红色引领、橙色暖心、蓝色预警、绿色便民”四大工程,使棚改工作呈现“效率高、意愿强、评价好”的良好局面。其中,正大路危旧房改造项目3号-2地块实现了“一日签”。2号地块完成住宅签约518户,住宅签约率达100%;3号-1地块完成住宅签约572户,住宅签约率达98%。整个区块1136户住宅中仅有2户未签。 红色引领工程发挥党员作用 支部堡垒作用“强”。街道针对棚改建立“一个党支部、两个工作室”党员连心工作机制。“一个党支部”即正大社区棚改临时党支部;“两个工作室”即“党员助拆工作室”和“楼道组长工作室”。“一支部两工作室”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会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墙门小组长熟悉邻里的优势,通过“民劝民、民催民、民促民”的方式,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助拆协调工作,用广泛的舆论宣传和骨干的行动影响周边居民,促使“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有效开展。 党员模范引领“好”。项目初期,街道便对征收范围内的党员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党员拆迁户情况,进而加强宣传,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党员拆迁户理解棚改,支持棚改,从而带动群众响应棚改。2号地块55户党员,3-1地块60户党员,均在项目启动20天内全部完成签约。如正大社区党员包传瀛最早到拆迁办签约,还以身作则带动身边20多位群众主动签约。党员们“带头宣传政策,带头通过意见征询,带头签订拆迁协议”,使得拆迁进程大大加速,两个地块均提前20天实现签约生效。 橙色暖心工程帮扶弱势群体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正大路危旧房改造项目中住房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共350户,占总数的31.25%。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白沙街道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主动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帮扶,累计为282户住房困难家庭办理低收入住房困难补偿,同时还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群优先申请低楼层房屋抽签定位,处处体现了人性关怀。 关爱弱势群体生活。拆迁工作人员形成“白+黑”,“五加二”工作常态化,在“尼伯特”、“马勒卡”台风期间也未曾休息,冒着风雨上门,一边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一边宣传改造政策,营造氛围。对困难家庭和低保户从生活层面予以主动帮助,切实帮助弱势群众解决各方面困难。如草马二村残疾人徐武威,目前经营的杂货铺是原宁波钢铁厂在其工伤后分配其所有使用的,而征收改造势必造成店铺停业影响生活经济来源,为此他对签约犹豫不决。为了妥善安置,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上门与其沟通,还与区民政局和残联对接政策支持,与甬江街道对接户口迁移后的帮扶救助,为徐武威解决了生计难题,赢得了他对棚改的支持。 蓝色预警工程提前破难攻坚 街道年初就着手对正大路棚改工作展开前期调研谋划,制定了前期排摸方案,分类统计出辖区范围内的破墙开店37家,产权抵押或继承36户,未登记建筑(自搭房)12户,需办理继承公证48户等信息,提前把握住户改造意向,对重点难点对象提早建档分析,深入挖掘其社会关系,做好转化工作。针对破墙开店问题,街道特别组织相关人员广泛调研,拟定具体整治方案,通过整治推进棚改签约,目前30家破墙开店业主已成功签约。 在正大路棚改推进过程中,涉及房屋产权人过世家庭财产继承纠纷、房屋产权抵押、部分房屋实际套型和面积与产权证不符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50余件。面对这些疑难杂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逐户探讨,寻求解决方案,向房地产管理局、法院等相关部门核查信息,协助办理,有效推进了棚改进程。 绿色便民工程创新工作流程 正大路危旧房改造项目启动时适逢夏季酷暑,为确保有序签约,避免因签约人员过于集中造成长时间等待,街道创新预约签约服务,对评估及补偿方案无异议的住户采取直接与社区进行电话预约确定签约时间的方式。项目启动签约头三天,日均签约达80户,且秩序井然,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街道对签约场地进行改良,分设评估咨询室2间、补偿方案咨询点5处、签约室3间、休息等候室1间、引导服务台1处,使签约过程更加合理有序,居民体验更加人性化、专业化、便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