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凯 外表和普通商务车没有区别,里面却被改装成新格局,既可以运送病人,又能充当殡仪车,这样的“黑殡仪车”在宁波并不少见。由于一些丧属在亲人亡故后会转移地点设置灵堂,而正规灵车只提供将逝者从医院或家中运送到殡仪馆的服务,给“黑殡仪车”留下很大的市场空间(10月19日《宁波晚报》)。 “黑殡仪车”危害多多,价格不透明,卫生不过关,安全没保障等。这些问题,短期内治理其实不难: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从医院开始一层层整治,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长期来看,效果未必好,像医院挂号的“黄牛”,治理过后确实少了很多,但过一阵子又会“反弹”,因为两者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背后巨大的“市场空间”谁去填补。 据报道,宁波市每年死亡人数为4.4万左右,日均为120人左右。而宁波市殡仪馆灵车接运遗体次数远远小于这一数字———2014年不到1万车次,日均27车次。现实摆在眼前,“官车”肯定满足不了市场,百姓求助于“私车”,虽不合法但合理。如果整治后却不能及时“补缺”,“黑殡仪车”就很难绝迹。 根据《宁波市殡葬管理条例》,禁止任何个人或私人殡葬服务公司运输遗体。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在“禁”的同时,也要想办法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增加“官车”数量,或者给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资质的“私车”准入资格,并加强监督管理。把“官办”的、正规的殡仪车运营好,把民办的、私人的殡仪车管理好,有需求者能够随时叫到“符合规矩”的殡仪车,“黑殡仪车”自然会减少乃至绝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