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四个导向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邓晓东

  

  中小学德育工作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事关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坚持目标导向,实施精准育德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阐述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让中小学生熟记核心价值观24个字,使之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本课程、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规范,使之成为学生自觉遵循。规范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仪式教育,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二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品德。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深入挖掘和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丰富中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组织经典吟诵,让学生口读心记,汲取古人智慧,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美德化为自身内在能力。开展“写家训、传家风”活动,传递爱国、孝道、勤俭、诚信文化,涵养学生品德。

  三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引导,他们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要营造各抒己见、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要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激励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微小发现、助人为乐行为等给予鼓励表扬,树立荣誉感和进取心。

  二、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育德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一方面因对道德规范知之甚少,导致道德认知偏差,缺乏稳定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因社会负面“教育”及心理生理特征变化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行为异常、失范。德育工作要强化问题意识,聚力补齐短板,夯实中小学品德修养基础。一要提高道德规范认知。礼仪是个人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认知,通要过举办基本道德规范、行为礼仪知识培训,讲明学校、家庭、社会基本礼仪规范,强化行为规范认知,不断增强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践行自觉。

  二要强化行为约束。当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隔代扶养多、家庭教育缺失的多,不少人的行为缺乏严格的管束。学校要针对这些实际,修订完善《学生守则》,更多地融入道德规范和基本礼仪内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明确学生要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强化学生行为养成。严格执行各项学校规章制度,从学生日常起居饮食、人际交往、列队升旗、课堂纪律等加大约束,用仪式化规范、约束学生言行举止。

  三要加强心理教育辅导。心理健康是中小学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宁波心理卫生协会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市有13%的中学生和14%的小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网络建设,配齐培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机制,建立校内外共建、区域内互通、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

  三、坚持责任导向,统筹结合育德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力参与,共同推进。一是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明确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将中小学德育教育渗入建校目标,融入学校“一训三风”建设,纳入学校等级评定和校长综合考核内容。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德育导师团队,打破德育工作由班主任“独当一面”的格局,推进全员育德。

  二是家庭要发挥好重要作用。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建立家校通,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及表现情况,向家长提出德育意见,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互联沟通。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实施家庭德育能力培训,努力提升家庭德育水平。

  三是发挥社会德育资源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德育资源,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进校园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用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感召学生、引领学生。加大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搭建中小学生社会道德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微公益等活动,动员组织社会“五老”人员参与德育工作,将中小学社区活动与接受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德育阵地。

  四、坚持个性导向,分层分类育德

  德育工作要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一是分类确定德育目标。依据《宁波市中小学生德育发展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道德认知实际,学校制订不同的德育教育规划。小学阶段要把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加强诚信友善品质培育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灌输教养;初中阶段要把公民道德内容学习掌握,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说明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担当;高中阶段要突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时事政策、法治品格的教养,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树立家国情怀。

  二是针对认知冲突点实施育德。德育工作要把准学生思想认知中的矛盾冲突点,以情感引导实施针对性教育。学校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现实生活境遇,德育老师通过个体谈话,掌握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找准矛盾冲突点,确定德育课题,开展专题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道德情感冲突,培养正确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实现道德修养提升。

  三是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对个性、特长表现得明显、强烈的学生,学校要协调好家庭,共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让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为市文明办副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