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火车站等关闭室内吸烟室的举措引起了社会关注,有人赞赏,有人反对。现实生活中,在各地创造真正的“无烟环境”仍任重道远。 相关专家认为,禁烟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公众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改变理念和行为习惯。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贾远琨 仇逸 作为烟民的旅客在上海火车站和机场内将失去吸烟的权利———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25日起已关闭室内吸烟室,上海机场也宣布将于30日起关闭室内吸烟室。 据了解,关闭火车站和机场室内吸烟室,其原因在于吸烟室的设立已无法实现保护不吸烟旅客健康的初衷。“一关了之”能否创造出真正的“无烟环境”? 吸烟室无法阻止“二手烟”危害 记者27日来到上海火车站候车室二楼的吸烟室,房门关闭,标有“吸烟室”的指示牌已经撤下,“禁止吸烟”的宣传告知单贴在墙上。 上海火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上海火车站候车室内唯一的吸烟室,最多可容纳30人。之前开放时,吸烟室内浓烟密布,室外也能闻到刺鼻的烟味。 一位旅客告诉记者:“吸烟室里简直进不了人,烟还没抽,就咳嗽不止,很多人就只好在门口吸。”但也有一些吸烟的旅客对关闭吸烟室表示不理解,认为禁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吸烟者的实际需求,设立吸烟室本身就是在保护其他旅客。 复旦大学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说,很多人认为设置吸烟室是为吸烟者提供方便,为不吸烟者提供保护,但事实不是这样。该研究中心曾对上海火车站吸烟室不同区域进行监测,数据显示,该吸烟室PM2.5平均值约为2500微克每立方米。按空气质量标准,超过250微克每立方米就已是严重污染。火车站吸烟室PM2.5实测平均值是“严重污染”指标的10倍。 创造真正的“无烟环境”任重道远 上海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闭吸烟室后,候车室的空气确实好很多,但也难以实现彻底禁烟,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偷偷在室内吸烟的旅客不在少数。 上海火车站和机场在关闭吸烟室的同时,设立了多个室外吸烟点。但也有一些吸烟的旅客嫌“麻烦”,跑到厕所吸烟。上海华铁旅服公司一名保洁员告诉记者,每次在男厕所都能扫出五六只烟蒂。 一些吸烟的旅客认为,火车站相对还好些,机场面积大,室内室外走一趟时间较长,尤其是安检之后飞机误点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个时候如何满足吸烟乘客的需求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火车站一个男厕所门前墙上,张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200元”的告知单,下面的垃圾簸箕里却有六七只烟蒂。 保洁员告诉记者:“遇到在厕所吸烟的旅客,我们会上前劝说。平时车站工作人员也会巡查。大多数旅客还是听劝的,但工作人员也有转身的时候,不能保证候车室里没有人偷偷抽烟。” 全面禁烟难度大,关键在于执行难。候车室张贴的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告知单上写道:“禁止吸烟,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000元。投诉电话12345。” 罚款标准设定了,谁来执行?上海火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罚款依据治安处罚的相关规定,火车站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 这位工作人员说,比在候车室内吸烟更可怕的是在高铁站台上吸烟,一些吸烟的旅客把烟头随意扔到高铁轨道上,高铁空调装置换气时吸力特别大,容易将烟头吸入空调,造成故障。之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