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上主角是邻居 演绎身边熟悉事

晓塘:“草根”文艺队激活千年古村

  图为“草根”文艺队准备上台表演。
  (夏雨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通讯员   胡 凯

  

  “书记讲话做指南,谋事发展有靠山,党规党纪要常念,忌偷懒!”近日,在象山县晓塘乡月楼村,“草根”文艺队将“两学一做”心得用三句半的形式搬上了文化礼堂的舞台,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月楼村“草根”文艺队下设女子舞龙队、欢乐腰鼓队、车灯马灯队、欢快舞蹈队四支队伍,包括乐队人员在内有80多人,远近闻名。每次演出,台上演戏的是洗脚上田的阿哥阿嫂,台下看戏的是平时熟络的阿公阿婆、堂弟表妹和娃娃,演绎的是身边熟悉的故事,不仅自娱自乐,更寓教于乐,让全村老小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接地气的“文化大餐”。

  65岁的村民黄声来很有感触地表示:“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以前村民闲暇时就爱看电视闲聊、打牌打麻将。多亏了黄声钱一家带头成立‘草根’文艺队,现在周围乡亲们忙时下地干活,空时唱歌跳舞,全村充满文化气息。大家隔三岔五就能看到越剧、舞龙等精彩节目,交关赞!”

  黄声钱一家是村里的“文艺之家”。今年54岁的黄声钱是象山县优秀文化员,他精通多种乐器,还会作词编曲。妻子周嫦妹是一位“越剧迷”,唱起越剧来悠扬婉转,是村民公认的“百灵鸟”。儿子黄武曾是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二胡演奏员,后来辞职回家当起了器乐老师,在“草根”文艺队担任总导演和策划。媳妇虞巧丹曾经是越剧演员,如今是文艺队能编、能唱、能舞的“全能选手”。

  “草根”文艺队最初组建的队伍是舞蹈队。当时,周嫦妹从电视里、碟片里自学了舞蹈动作,拉上几位要好的邻居,晚上在村广场空地上随着音乐起舞。当时很多村民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看着坚持跳舞的邻居体态轻盈了、身体健康了,加入的村民便多了起来。就这样,舞蹈队渐成气候。

  黄阿娥是最初“大胆”加盟文艺队的九人之一,她感慨地说:“平时大家是挽着袖管裤腿下地干活的农民,说话操着乡土口音,哪会唱歌跳舞?更没想到能穿着戏服上舞台。”她回忆,当初,黄声钱、黄武父子俩曾经为月楼作词作曲了一首歌颂家乡的歌曲《钟灵毓秀颂月楼》。不过,真要字正腔圆地唱出来,大家感到难度很高。排演过程中,周围村民七嘴八舌,让参演人员想打退堂鼓。

  但黄武和家人没有气馁,手把手耐心指导、一字一句仔细纠正。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颂月楼》登上了舞台,还成了保留节目。看到身边的邻居能成为舞台上的 “明星”,许多村民“不服气”了:“你们能表演,那我也行。”

  潜移默化中,全村文艺氛围日益浓郁。逢年过节,“草根”文艺队队员自己精心编排的戏曲、舞蹈、小品等节目不仅登上本村舞台,更通过文化走亲等多种形式,到周边晓塘村、白玉湾村、乡镇、县级舞台上演出,并屡屡获奖。

  今年,月楼村“草根”文艺队迎来了10岁生日,它为全村带来的文化活力显而易见。文艺队年龄最大的74岁刘小毛不仅曾是舞龙队的领队,而且还把儿子拉来做乐队演奏员,16岁的孙女也加入车灯马灯队,节假日有空就和大家一起训练,如今表演有模有样。连黄武2岁的女儿耳濡目染,听到音乐声就情不自禁地舞起来。

  月楼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市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