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舒巧云在田里了解番薯的收成。 |
 |
四位农指员合影。(张德标 摄) |
 |
高丽在乡村考察。 |
 |
在大堰,范蓉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 |
 |
吴静静和村干部商量村庄规划。(何峰 摄) |
本报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汪泳 市农指办负责人:女农指员虽然只占全市农指员的少数,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小。她们克服山高路远条件差等困难,以独特的情感融入村民中,从小事做起,一片一片地整治环境卫生,一点一点地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为村民做实实在在的事,深受镇村干部群众欢迎。 2015年年初,我市第十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奔赴相对薄弱地区,指导、帮助和配合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两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将真情融入千家万户,解难题、送温暖、办实事,给乡村带来新的发展理念,被称为宣传员、贴心人、连心桥、播种机、实干家。 农指员队伍中有不少女性,她们在农村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困难。但她们卷起裤管下田地,捋起袖子干农活,深思熟虑谋发展,巾帼不让须眉,受到村民的欢迎。 把自己当成鹿亭中村“新村民” 舒巧云:从“下村”到“回家” 这些天,正是山区群众收番薯、晒粉丝的时候。市农科院驻余姚鹿亭乡中村指导员舒巧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拼命“吆喝”,为鹿亭粉丝做推广,俨然成了鹿亭粉丝的“促销员”。 舒巧云是市农科院林业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掌管着林业所200多亩的科研基地。两年前,她欣然前往中村担任农指员。原先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没想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真正融入了中村,成了中村的一名“新村民”。如今,中村大大小小的事,都让她牵肠挂肚,割舍不下。 2015年1月报到后,她了解到加工番薯粉丝是鹿亭老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品种退化,番薯的品质与产量下降严重,农民收入也随之大幅减少。 在市农科院的帮助下,舒巧云将番薯新品种“心香”引进到鹿亭,并指导农户高产栽培,当年亩产量达到4000公斤,是老品种产量的近两倍。这一成功,让舒巧云吃了“定心丸”。今年,“心香”番薯在鹿亭的中村、李家塔、高岩、白鹿等村推广种植,她下田间地头指导村民自繁快繁种植。 “纯手工制作的鹿亭粉丝,不但爽滑,而且富有韧性,吃过的人都说好。”每每说起粉丝,舒巧云就两眼放光。虽然鹿亭的番薯粉丝质量上乘,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和包装,价格一直上不去。舒巧云为鹿亭粉丝的商品化奔忙着,她请人设计制作了包装盒,产品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中村村委会主任方善军说,“舒指导员把我们当成亲人,把中村的事当成她自己的事。” 在市农科院的全力支持下,不仅“心香”在中村落了地,“甬甜5号”甜瓜、甜糯玉米、薄壳山核桃、猕猴桃等10余个新品种陆续进入鹿亭,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通过舒巧云的牵线,农科院的专家多次赴鹿亭,为当地茶叶、苗木等产业的发展把脉。 舒巧云去趟中村很不容易,先后要倒四趟车,花上将近三个小时。她还承担着农科院的科研任务,虽然工作繁重,但她对农指员工作的热情和要求,却从来未曾减退和放松。 驻村的这两年,她积极为中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随着村庄知名度的提高,游客人数成倍增长,村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色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看到这一切,舒巧云心中总是很甜蜜。每次在农科院开完会,她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如果院里没什么事,我就回去了!”,似乎中村才是她的家。 心语: 两年一轮的指导员工作快到期了,但一想到新引进的品种还需要技术指导,种植的薄壳山核桃还没有结果,三叶青还未产出,农家乐的经营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感觉自己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太多的工作还没有做完。 做了一件件细小的实事 高丽:从抗拒到信任 2015年年初,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高丽来到奉化市大堰镇大公岙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指导员工作。和文字打交道的她,迎来了新的挑战。来到村里,迎接她的是脏乱差,穿村而过的河里到处是垃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准备从清理河道入手大干一番。 满满的热情,却碰了一鼻子的灰。村干部看到一个女同志来当指导员,压根就没把她当回事。有一次,村委会主任对高丽说:你不用经常来,只要把你单位的资助款拿来就可以了。 “必须融入村子中去,他们才会信任我。”高丽暗暗地想。她卷起裤管下到河里捡垃圾,捋起袖子在村委会门口扫地,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大伙拉家常。而村民却“不买账”,依旧远远地看着她,刻意保持着距离。 “女同志有女同志的优势。”高丽主动和女村民一起做豆腐、打麻糍,帮她们种菜、喂猪、赶鸭子;村里有红白喜事,和村民一起在祠堂里洗菜烧饭。路上碰到村民,她总是热情地询问要不要搭车。慢慢地,村民开始把她当自己人,遇到事情会主动和她商量。 她发现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利用曾经在出版社工作过的优势,搜罗了上千册图书,帮助村里建起了阅览室,村民随时可以来读书看报。 她曾经凌晨3时起床为杀猪的村民算账,也曾一路飞车送满头是血的村民去医院;她曾在台风夜深一脚浅一脚护送老年村民到村委会避灾,也曾陪村民赶集满载而归。一件件小事过后,高丽和村民的关系,已经称得上亲密了。 熟悉村子的情况后,她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村庄如何发展和村民如何致富上。大公岙村生态环境优越,农产品质量好,但交通不便,销售是个难题。高丽经常把村里的冬笋、土猪肉、山黄精、西瓜运到宁波,卖给需要的人。每次都是先垫钱,让村民放心。去年9月底,她准备将农户的50多公斤土猪肉运回宁波销售。不巧,台风“杜鹃”造成的山体滑坡致使出村的道路中断。风口上的猪,不是要“飞”起来,而是要臭掉了,眼见着天色渐暗、大雨滂沱,高丽急得快哭了。她的一个同学在朋友圈得知这个消息后,冒着危险开车进村将这些猪肉全买下来。“单位领导、同事、朋友、同学,都很支持我这个指导员,这是我全力投入的动力。”高丽说。 大公岙村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村民不懂技术,产量一直上不去。完全没接触过种植的高丽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市里的果树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琢磨剪枝授粉。回村后她出钱买来花粉,教村民如何授粉,又请来市农科院专家做现场指导。现在,她已经是村里的“准专家”,村民在种植中遇到问题就会打电话咨询她。 心语: 农村指导员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村民,把小事做实,做贴心的指导员。事情虽小,但都是正能量的事,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村民看见你在做,就会觉得你是为大家服务的,你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有什么事就会想到你,让你给拿个主意。通过我的工作,让农民收入增加,让他们富起来。 身上的泥土味越来越浓 吴静静:从走进到融入 “这两年为村里做过一些事情,但更多是一种收获。最亏欠的还是儿子,我给他的陪伴太少了。” 吴静静是市商务委驻象山新桥镇山头王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两年前来到山头王村时,5岁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中班。虽有不少困难和太多的不舍,她仍满怀热情地来到村里。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待在村庄了解村情民意,她狠狠心,把儿子完全托付给了长辈。“那时候,我就想让自己能够扑下身子安心干,让自己身上的泥土味更浓些,融入这个村庄。”她主动与村民交朋友,倾听他们的诉求。 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婉,让她总能细致周到地为大伙做些事情。“七一”和春节期间,她联系商务委机关党员干部到村里慰问老党员和困难户;“六一”节,给困难家庭儿童送去书包、复读机、图书等学习用品;她还邀请摄影师为老人拍照,将照片冲洗好送给他们。 外表贤淑温柔的她,也有女汉子的一面。去年7月,听说台风“灿鸿”有可能正面影响象山,正在宁波过周末的吴静静立即开车赶赴村里。她和村干部对危旧住房、溪坝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对新种的绿化树木进行加固和沙包填充,挨家挨户检查,帮助转移人员和牲畜。风雨交加中,她和村干部一起值班三个昼夜。第三天,吴静静终于感觉撑不住了,“只要一合眼,就能睡过去,哪怕在泥塘里。”吴静静的丈夫也在单位抗台值班。少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吴静静的儿子终于在电话那头哭了出来。“当他说想妈妈的时候,我心里确实挺难受的。” 而吴静静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商务委的支持下,她发动村民制作象山本地特色糕点,联系超市帮助打开销路,同时协调同城购等平台帮助村里销售农副产品。 山头王村离象山影视城非常近,她觉得配套影视城的服务功能、观光农业较有发展前景。于是她联系城市学院的知名设计团队对村庄进行旅游规划,邀请台湾农学专家帮助村里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让她欣慰的是,两年里目睹了山头王村脱胎换骨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农村是每一个人的乡愁记忆,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丽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心语: 走近才能看清,走过才知不易。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是心灵的一次洗礼。来了就要做点事,自觉地把农指员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去掂量,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争取建设项目和帮扶资金、慰问困难群众、传递组织关怀,来回奔波,不亦乐乎。 为农民做点实事特别有存在感 范蓉:从珍惜到不舍 打开范蓉的微信,不熟悉她的人,一定以为她是奉化大堰的一个“微商”。因为她的朋友圈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是大堰旅游的“宣传片”,二是当地高山农产品的“销售单”。 其实,她是市农业局农机总站驻奉化大堰镇宦墈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两年前,当她主动请缨来这里,大伙都不理解。“80多岁的老母亲和你住在一起,没人照顾怎么办,又是去生活不便的乡下,这是何苦?”闺蜜都这么问她。面对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不解,她总是说,“我就是想为农民群众做点实事。” 来到宦墈村,她在短时间里适应了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抽水马桶的生活。 她是大堰的义务宣传员,平均每半个月制作一期大堰风光的微信专题,发布在朋友圈。她经常放弃周末,“兼职”当导游,带着受她微信“诱惑”来到大堰的亲朋好友游玩。“请他们来,带他们玩,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堰。”她说。 她是宦墈村村民商品意识的启蒙者。刚到村里,她发现宦墈村的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虽然收入低,但从没想过销售被城里人视为“珍宝”的生态农产品。“我帮你们卖,增加你们的收入。”这是范蓉对村民的承诺。 她是大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员。“刚开始真是难为情,抹不开面子。每次发朋友圈,恨不得注明是帮村民售卖。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转行做微商了。”范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帮农民卖起了农产品。每次回宁波,她的车里总是装满了羊尾笋、番薯、粉丝、土鸡、猕猴桃等。有时还要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回到家就累得趴下,休息几天才能缓过劲来。宦磡村党支部书记鲍鹏国说,“没想到一个女同志为了我们村这么拼命,真是我们村民的贴心人。” “无论是原来农机局还是现在农业局的领导,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有单位做我的坚强后盾,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样的机会,没有理由荒废两年的光阴。”在原市农机局的帮扶下,村里2014年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区的机耕路。在她的努力下,机耕路去年得以延伸。现在汽车可以直接上山,为毛竹、茶叶、猕猴桃、竹笋等作物下山开辟了一条通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 范蓉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实现精准帮扶。宦磡盛产毛笋,她与村委会成员反复商量,请教了农机农技专家,提出了发展竹笋烘干加工机械化项目的设想,以有效解决春笋靠天烘晒的难题,目前初步落实一期帮扶资金30万元。如果项目成功,不仅本村老百姓受益,还将辐射至周边村庄。 心语: 能为农民群众做点实事,感觉特别充实,特别快乐,也特别有存在感。两年来,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很多事情才刚刚起步。面对即将结束的任期,更多的是不舍。正如当初主动请缨来这里一样,特别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干下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