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抛荒田生出“金蛋蛋”

女老板回乡租田当“农妇”

  王国仙租田600亩种植车厘子等水果。(徐欣 姚全通 摄)
  农场开发农业观光旅游。
  (徐欣 摄)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徐华良 吴侃侃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昨天,回乡创立“谷籼农场”的王国仙望着金灿灿、粒粒饱满的连片单季稻,脸上写满了笑意:“到山区租田当‘农妇’这条路走对了。”

  

  早在20多年前,从大堰走出去到宁波创业的王国仙投资办起了浙江元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打经营煲仔饭,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拥有煲仔饭门店10多家,每年能消化800亩左右的稻米。为提升煲仔饭档次,打响品牌,前年下半年,王国仙到大堰沙窠考察,发现大面积山坳田面临抛荒,当即萌发了到大堰租田的念头。

  后来,在家人和大堰镇农办的大力支持下,王国仙在沙窠以每亩320元的租金租田200亩,种植高山无公害单季稻。为种好单季稻,王国仙一期投资300多万元,对农田进行整理。今年200亩高山田全部种上了单季稻。王国仙聘请了镇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加强技术指导。如今,200亩高山单季稻丰收在望,亩产可达450公斤,等天晴就可收割进仓,收上来的稻米全部当作煲仔饭原料。

  一边是纤体曼妙、花容玉手,一边是黑土泥脚、阡陌纵横,这两个反差剧烈的画面,却因为一个梦想、一个信念,结合在这位“最美农民”身上。“离开家乡多年,在城里艰辛拼下一番事业之后,始终抹不去的是浓浓的乡土情结和纯朴的农民本色。”目睹了当今食品市场层出不穷的混乱现象之后,王国仙终于下定了决心:回到自己原生态的家乡,全力以赴打造绿色健康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本”,王国仙明白米饭在江南人的饮食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她对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养生学作了一番深入认真的学习研究。致力绿色健康食品,从最重要的主食材料大米开始,王国仙终于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

  目前市场上的大米以外来的杂交品种为主,“水土不服”,口感不佳。王国仙选择了自己留种的单季常规水稻。常规水稻产量低,却有营养全面、口感好等优点。农场面向当地市场,年年出新米,加上大堰高山梯田生态环境好,使用无毒害的有机肥,种植出来的高山常规大米面市以后,得到了消费者一致好评。因为有好米作基础,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元一煲仔饭已经在宁波煲仔饭品牌里独占鳌头。

  “做农业其实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因为我出生在偏僻闭塞的山沟沟里,从小目睹了家乡父老乡亲生活的艰辛。进城创业略有小成以后一直想着回馈乡里,但总觉得找不到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几年前得到好些专家的指点,开始关注并研究山地农业规模化经营方法,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离乡青年回乡创业的经营思路和方法。”王国仙告诉笔者,“谷籼农场”是一个尝试和摸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看到当地农场务工农民领到工资时开心的样子,我很欣慰,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王国仙当“农妇”的“野心”越来越大。今年5月,她又在大堰镇王家和溪口镇长龙头自然村等地租田600亩,种植高山单季稻、车厘子、杏桃等,打造“王家———长龙头”花卉观赏和瓜果采摘基地。这段时间以来,王国仙请来帮工,用挖掘机将半荒芜的雷竹清理掉,维修机耕路。“等基地打造完成后,我们计划对王家村民住宅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王国仙向笔者表露心迹:“要利用大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大堰旅游,让抛荒田也能生出‘金蛋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