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旬老人虞秀娣的刺绣人生

  虞秀娣正在刺绣。(厉晓杭 摄)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陆东旭 陈 红  

  

  在北仑当地,“刺绣达人”虞秀娣声名在外。6岁就与刺绣结缘的她,坚持用一针一线描绘世界。随着时代变迁,会刺绣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而73岁的虞秀娣却坚持用细小的绣花针传承着精美细腻的传统刺绣。

  虞秀娣家住北仑新碶街道紫荆社区。回忆起当年初学刺绣的心情,她说全凭一腔热情和兴趣。“那时候我还没有桌子高,自己就搬条凳子站在上面,帮妈妈穿针引线。”虞秀娣说,穿针线看似简单,想要让线头在直径0.5毫米的9号绣花针上快速穿过,还是得要下一些功夫。练了两年穿针引线的基本功后,她开始真正接触刺绣。每天放学回家,在别的孩子玩耍时,虞秀美却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旅”。

  一块布,几根针,几捆线……虞秀美从最简单的手法做起,每天几乎要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练上几个小时,每学完一种针法的操作后,都要花时间去琢磨,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刺绣一定要有好眼力。每一种面料上都布有经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成千上万的小网格。虽说丝绸是上好的材料,但面料越好,网格就越细密,对精细度的要求也会越高。

  年轻时候的虞秀娣不仅练就了快速穿针引线的本领,还能在丝绸上“精准定位”。想要绣一朵红中带粉的月季花,就要用到插针的手法来实现颜色的渐变与花的开放闭合,插针的自然度与花的逼真度直接挂钩。只有清楚地看清丝绸上经纬线交织起的小网格,才能避免重复施针,完美实现颜色的衔接。

  从一块普通的面料到刺绣作品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每一幅作品虞秀娣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必须按一个方向走线,针脚才会顺。”虞秀娣说,刺绣没有样板图,全靠想象后自由配色,图案高低错落、纹路走向、间距大小都要自己好好估量一番才可下针。 

  虞秀娣说,一幅刺绣作品要有寓意,要反映一个主题。用心最关键,只有用心关注身边的事物,才能绣出一些反映美好愿望的作品。只有做到“用心”二字,在刺绣时才会得心应手,使作品活灵活现。在家中,她向大家展示了一块床帏,充满浓浓中国风的花鸟显得栩栩如生。细细打量每个绣品的针脚和图案,发现线条密匝厚实,层次颜色丰富多样,针脚细腻,远超机器制作的绣品。

  “现在年纪大了,眼睛没有以前好使,只能在粗布上绣些花鸟鱼兽过过手瘾。”虞秀娣坦言,现在每逢社区搞活动,自己会再绣上几针,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来坚持。她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刺绣,把这门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