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新时代的审美自信

  黄仲山            

  

  审美自信是整个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它首先来源于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文化底蕴的显现。审美自信一个显在的标志是社会审美趣味,它是社会文化最为敏锐的触须,通过观察趣味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文化的走向。因此,建立文化自信包含着建立审美自信的要求,包含着对社会审美趣味的建构。

  谈到审美趣味的建构,在审美偏向和趣味认同上通常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传统为尊,固守传统,拒绝交流;一种是追求西化,切割传统,盲目崇洋。当下社会审美状况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西方审美趣味渗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论从民众的日常消费选择、商家的产品包装,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追逐洋风洋派、以洋为美的现象。比如城市建筑设计追求“大、洋、怪”的风格;各种商家的宣传营销广告,到处充斥西化词语,以满足潜在消费者对西式生活的想象;艺术界从艺术理论到艺术实践存在着盲目模仿西方的现象,一些人甚至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错误理解成艺术西化的过程。目前我们建立审美自信,一是取决于原创文化艺术品的质量,二是取决于民众文化消费的取向,三是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力度与效果。

  首先,从文化艺术创作来看,要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作品支撑,需要一批标杆性的、具有审美引领作用并富含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优秀作品出现,这样才能扭转人们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偏见,而当下我们缺少的正是有质感、有内涵的代表性作品。例如,近年来有一些影视艺术创作试图以传统文化、传统审美元素来构建故事框架、形成民族风格,然而效果差强人意,没有真正突显中国审美元素的艺术魅力。一些艺术家的创作并没有真正挖掘和展示民族审美文化的优势之处,而是迎合西方的审美标准,追求“墙外开花墙内香”,这种投机性的艺术创作难以持久。

  其次,从文化消费的取向来看,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多元化并不是一种和谐的多元,而是一种混杂的、无序的多元,甚至存在一些畸形和不健康的审美趣味。一方面是传统审美元素的传承被庸俗化,以中式家具的热捧为例,一些人重商业利益而不看艺术价值,让所谓的“中式家具热”变成了一场土豪盛宴,仅仅追求材质的稀有与名贵,而将中式家具的摆放、配色、花式等文化内涵抛到一边,无疑是本末倒置之举。另一方面是文化消费中存在的西化现象,如商家的宣传策略中,无论是节日营销还是房地产广告文案,都极力突出西方元素,许多商品也包装成一种肤浅的伪西洋风格,显示出一种扭曲的审美观,导致社会审美趣味越来越粗俗。

  最后,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审美自信,创作者就难以创作出有中国审美情趣的作品,也无法提出和创造有丰富内涵和巨大吸引力的审美文化,往往导致我们的艺术处处跟着别人学,跟着潮流走,结果只会使我们的艺术作品难以打动和感染外国欣赏者,从而逐渐丧失文化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主张,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坚持自我,放眼世界,立足当下,寄望未来,应是我们建立审美自信的重要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引下,积极发掘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努力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将中西优秀的审美文化融汇一体,建立健康、和谐、包容、美好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趣味,这将是我们建立适应时代的审美自信并进而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