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星奖”四连冠是怎么实现的?

海曙区文化馆文艺精品打造记事

  海曙区文化馆馆长 罗滨
  群舞《阿婶合唱团》编导 谢培亮
  男声表演唱《老墙门》获第14届群星奖 作词:杨东标 沈瑞龙 陈民宪 俞广德;作曲:白水 罗滨 范翱鹰;编导:黄祖培 谢培亮;声乐指导:袁野 吕桂霞
  女声表演唱《网络女孩》获第15届群星奖 作词:瑞龙;作曲:刁玉泉;声乐指导:袁野;编导:谢培亮 叶弦
  男声组唱《南腔北调都是歌》获第16届群星奖 作词:瑞龙 少智 建隆;作曲:刁玉泉 范翱鹰 黄河
  群舞《阿婶合唱团》获第17届群星奖 编导:谢培亮;作曲:张全武;辅导:顾炯(海曙区文化馆供图)

  本报记者 叶向群       

  ■一个含金量极高的“群星奖”

  “《阿婶合唱团》得奖了!”

  10月23日晚,这条信息在宁波文化圈热传,与此同时,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罗滨和江东区文化馆副馆长谢培亮各自在微信朋友圈里收获了满满“祝贺”———海曙区文化馆是《阿婶合唱团》的创作、演出单位,而谢培亮则是这支舞蹈的编导。

  “《阿婶合唱团》获奖,殊为难得。本届群星奖是中央实行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奖项由上届的200多个压缩到20个,大大增加了节目入选、获奖的难度。压数提质,意味着群星奖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了。”宁波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黄祖培娓娓道出评奖新规,为同行的成果由衷高兴。

  由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三年一届,是我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据黄祖培介绍,本届群星奖分为初选、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选送的5000多个舞蹈、音乐、戏剧、曲艺作品。进入复赛,只剩下268个作品;经过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评审,产生决赛入围作品84个,其中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各21个作品。最终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加起来一共评20个奖项。每个门类只有5个节目获奖。《阿婶合唱团》在舞蹈类5个获奖作品中名列第二,是浙江省入围决赛的唯一一个舞蹈作品,也是本届群星奖浙江省代表队(四个艺术门类)唯一一个获奖作品! 

  尽管《阿婶合唱团》等20个作品的获奖名单10月23日已经出现在文化部官方网站上,但按规定它们还必须经过一周公示,谜底要在“群星奖”颁奖典礼上揭晓。30日上午,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罗滨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飞西安领奖。记者不由心头一热:靴子落地,大奖已入囊中。

  其实,这已不是海曙区文化馆首次“摘星”。从《老墙门》《网络女孩》《南腔北调都是歌》到《阿婶合唱团》,从第十四届群星奖到第十七届群星奖,一个区级文化馆连续四次问鼎我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放眼全国,这样的成绩也属凤毛麟角。那么,海曙区文化馆如何铸就了这个奇迹?

  ■一部舞蹈作品的“孕育”与“成长”

  “2010年开始酝酿,2014年开始编创,2016年终得圆满。一路走来,换了三任指挥、三拨阿婶;排过19人、16人、22人三个版本。市赛、省赛、华东专业舞蹈展演、群星奖录像、群星奖决赛……已经记不得多少个疲惫不堪的晚上和节假日,多少个辗转难眠之夜。瓶颈纠结处,苦思冥想时,不敢等靠要,唯有尝试、探寻。每个阶段都如此痛苦而美好,值得珍惜、值得珍藏。”30日晚上,谢培亮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获奖感言,并感谢一路陪伴、帮衬的演员、同事、专家和家人,“你们忘我、真诚、毫无保留的帮助,让我能量十足,让我认识自己,让我成长,让我感恩,让我圆了阿婶们的梦。” 

  谢培亮,男,42岁,浙江丽水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艺术系舞蹈专业,曾任浙江歌舞团舞蹈演员,1998年调入海曙区文化馆任舞蹈干部、副馆长。现为江东区文化馆副馆长。

  谢培亮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他曾向记者坦言,“按照我当初的表演水平和身高条件,若继续做演员,永远只能站在舞台的最后两排。”于是从来到文化馆的那天起,他就悄然尝试从演员到编导的转型,这些年一直活跃在我市群文战线的台前幕后。

  “这个作品,萌生于2010年,创意构思前后历经了3年之久。”谢培亮向记者说起《阿婶合唱团》的创作缘起,“因为工作原因,我每年都会组织或参加合唱活动,也经常下街道进社区去看基层的合唱团队排练、演出。那些参加合唱队的大婶、大妈特有意思,虽然唱功业余,但她们非常较真,常常会为站队的位置、唱得好不好,互相指责、埋怨,有股子小孩般的天真劲。“更动人的是,她们身上有一种生命不息、歌唱不止的精神追求,老有所乐这四个字用在她们身上似乎只对了一半。那时我就想,如果能用一个舞蹈来表现这样一个群体,传达这样一种精神,该有多好。”

  经过3年酝酿,舞蹈《阿婶合唱团》有了初步结构:让一名男演员扮演指挥家,指导一群大婶练习合唱。舞蹈的场景设置为一堂合唱排练课,用合唱课堂中发生的若干情趣瞬间为基点,夸张地刻画一群认真、可爱、“可笑”“闹腾”、较真的中老年人形象。谢培亮在导演笔记里兴奋地写下一段文字:一群想唱就唱,敢于展现自我的中老年人;一堂生趣盎然、活泼热烈的合唱课;一段快乐美好的幸福时光。

  创作过程中,中华大地恰巧出现一首名为《忐忑》的“神曲”。“当我看完《忐忑》视频,脑子里灵感乍现。《忐忑》的表现风格充满喜感,特别是演唱者龚琳娜那张大启大阖的嘴和夸张的面部表情,极具感染力。”

  谢培亮巧妙借鉴了《忐忑》的表演特点,把演唱口型、面部表情、演唱手势这三者的协同关系进行夸张、变形、组装,形成细腻的、局部的、没有大动作、以上半身为主的独特舞蹈语汇,为人物的歌唱形态表达、情趣神态塑造增加了筹码。加上舞蹈段落中练声、音符、琴键、旋律线、多声部等意味形式的营造和始终限制在“一”对“群”的舞台调度,这几项元素共同叠加的效果不但攻克了舞蹈如何表现“合唱”的难题,而且给人以奇思妙想之感。

  今年5月,谢培亮携《阿婶合唱团》出征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展演。出门前的忐忑不言而喻:参加本次展演的有上海歌舞团等7省市高水准的专业院团、专业院校演员,《阿婶合唱团》的一群非专业演员和他们同台竞技,颇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味。为此,赛前就有同行劝谢培亮:别去了,去了也是垫底。而在比赛现场看到节目单后,谢培亮更是坐不住了:中国舞蹈界著名编导赵小刚、张云峰、高度、赵铁春等人的作品赫然在列。

  然而,比赛结果让谢培亮喜出望外:《阿婶合唱团》获得群舞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赛后,上海媒体刊发专家评论,更是将《阿婶合唱团》与《母亲的麦田》《梧桐树的记忆》等在本次赛事上奖项最高的大腕作品相提并论,认为作品“在艺术上可圈可点”。日前《阿婶合唱团》不负众望,问鼎第十七届群星奖,全国群星奖评委会授予的评语为:作品形象个性,有趣味。形态提炼有力,审美干净,结构新颖,表达单纯。形式与内容较合理地统一,刻画人物鲜明生动。音乐运用较好,流畅度高,与舞蹈内容有机融合。动作编排新颖又准确。生活气息与时代风尚紧密结合。

  ■“群星奖”四连冠的成功密码

  2007年,海曙区文化馆创作的男子表演唱《老墙门》首获第十四届群星奖,此后,该馆的精品文艺创作呈现出一发不可收的强劲势头,《网络女孩》《南腔北调都是歌》连续蝉联第十五、第十六届群星奖,《阿婶合唱团》再次获奖破了“好事不过三”的民间“魔咒”。

  剖析“群星奖”四连冠的摘星秘诀,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罗滨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首先还是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和全馆上下重视文艺精品创作,”罗滨扳着指头说,“仔细分析获奖的这四个作品,题材的选择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火热的当下生活。真正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比如《老墙门》,从浙东民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深入开掘富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记忆中的老墙门已然成为亲切的怀恋和现代人的乡愁。

  女声表演唱《网络女孩》,将视角切入“淘宝”“QQ”“博客”的网络时代,反映新时代女性的时尚生活,热情讴歌富有爱心的和谐社会。

  男声组唱《南腔北调都是歌》,围绕宁波这座开放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的崭新主题。

  “上述作品的点都抓得特别好,可谓切中时代脉搏,歌唱沸腾生活。同样,眼下遍布城乡各地的广场舞、合唱队,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阿婶合唱团’不是象牙塔里的产物,而是盛开在现实土壤上的美丽花朵。”罗滨说。

  题材确定后,好作品还得插上艺术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男声表演唱《老墙门》,选取的十位群众演员,个个都是老戏骨。

  “阿拉10个老头啊,年纪加起来703岁。两位老大哥,今年已经七十五。我这个小阿弟,好几颗牙齿啊,也已光荣下岗了。”演员之一的史樟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以这样风趣的语言介绍他的伙伴们:应礼德,宁波甬剧团著名导演、演员;孙常遇,江北区文化馆原馆长;徐尚满,原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陆宇宇,市文艺学校原校长……10个演员绝大多数文艺专业出身,堪称老戏骨,难怪他们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如入化境……难怪当年《老墙门》冲击群星奖时,当10位老人齐刷刷登上舞台,坐在台下的国内一位文艺界专家顿时眼睛一亮:咱总算看到一帮大老爷们了!

  《老墙门》用带滑轮的竹椅子为道具,也可谓匠心独运。生活在同一个老墙门里的10位“老顽童”,各自拉着一把竹椅子,拉家常、学电脑、拍照片,这些竹椅子像百变魔方,时而拼成一口老井,时而化作一张电脑桌,时而变身一只拉杆箱……营造出百变空间,用来展示老人们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场景……节目以生动、诙谐的音乐语言和说唱互动的表演风格,怀旧与时尚并存,欢快与和谐相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

  业内人士不难发现,在四件群星奖获奖作品背后,都站着一个身影,他就是谢培亮。

  ———表演唱《老墙门》《网络女孩》和舞蹈《阿婶合唱团》,谢培亮均为编导和编导之一;谢培亮尽管没有直接参与《南腔北调都是歌》的创作,但当时作为海曙区文化馆业务副馆长,他全程参与了这个作品的组织实施和艺术把关。这里就涉及海曙区文化馆一直以来重视的人才培养计划。

  谢培亮对此深有感慨地说:“1998年,我由浙江省歌舞团一名舞蹈演员调入海曙区文化馆后,其间两次去北京舞蹈学院脱产进修,时间长达一年半。这两次‘充电’,对我编导专业水平的提高是难以估量的。”

  据罗滨介绍,近年来文化馆为每一位声乐、舞蹈、戏剧、曲艺干部,创造了业务进修的机会,他们分别在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接受深造。

  此外,海曙区文化馆着力打造基层文艺团队,这几年来,文化馆推出的“百姓文化课堂”,每年授课300多堂,涵盖音乐、舞蹈、书画、戏剧、曲艺等九大门类,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优秀文艺人才,罗滨把他们比喻为文化馆打造文艺精品的“人才库”。

  “阿婶”获奖释放的信号

  海 客                           

  《阿婶合唱团》是一个群舞节目,在明眼人看来,以舞蹈而不是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阿婶合唱团”这么个题材,至少存在两大“先天性缺陷”:舞蹈借助于肢体语言而不是发声器官,用它来呈现“合唱”,无异于缘木求鱼,存心给自己出难题;其二,舞蹈的美感离不开身姿的婀娜,合唱团一旦被冠以“阿婶”,人们的脑海里立马就会浮现出“老胳膊老腿”,“婀娜多姿”自然就大打折扣了。然而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群舞《阿婶合唱团》成功摘得群星奖。细加琢磨,“阿婶”的获奖其实释放出不少信号。

  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总是勇于自我挑战。《阿婶合唱团》的编导直面“合唱”与舞蹈构成的对峙关系,充分调动舞台艺术手段,对演唱口型、面部表情、演唱手势这三者的协同关系进行合理的夸张、变形、组装,从而把歌唱舞蹈化,一举“攻克”了舞蹈呈现“合唱”的难题,独特的舞蹈语汇,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在笔者看来,《阿婶合唱团》成功的关键是于选题。节目艺术地呈现了真实的群文团队,深接地气,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可以说是我市群众文化的一个缩影。其次,作品紧扣时代主旋律,时代感很强,与当下中老年人的精神追求、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完全契合。无需讳言,我们在文艺舞台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反映老年题材的作品,塑造的老年人形象总是弯腰驼背,老态龙钟,或是一派未老装老的颓态和“妖气”。这与某些儿童题材的作品一味模仿成人、失却童趣,如出一辙。其实这些模式化现象都是闭门造车、对生活无感的结果。

  难能可贵的是,《阿婶合唱团》的表演者是一群中老年群众演员,尤其是最初的版本,19位演员平均年龄接近60岁,其中扮演指挥的领舞大爷已经68岁,它充分展示了群众舞蹈的精彩魅力。由于编导设计的动作、语音独特简练,符合群文作品非专业演员的表演要求,于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群健康老人诙谐幽默、热情开朗,朝气蓬勃,传递了美好向上的时代正能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印证:艺术作品固然需要专业技巧的支撑,但“炫技”绝不是好作品的唯一和全部标准。

  《阿婶合唱团》获奖释放出太多的信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必定是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真善美为永恒价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实现中国梦为时代主题,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创造出更多凝聚中国力量的文艺精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