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念猪油拌饭

  柴 隆

  

  脑海里,可否有一碗饭,会使人触景生情,黯然销魂?如果有,可曾是童年记忆中的猪油拌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紧缺,买肉需要凭票。大家伙儿的肚子里都缺少油水。买一斤肉吧,最多能吃两三顿,而一斤板油熬出的猪油,连带炒菜、下阳春面、拌米饭,几乎能吃上一礼拜。板油,包裹内脏连成一片的那一层脂肪,出油率极高;肥肉是两码事,属皮下脂肪,也能炼制猪油,但冷却后颜色偏黄,出油率和色泽都不及板油,所以很多人都攒着肉票买板油。

  我还依稀记得,家人排了好久的队,好不容易将板油买回来,连忙捅开煤球炉,支起铁锅开始熬猪油。不久,猪油的香气会遍及整个弄堂的每个角落。左邻右舍,主妇们都会探出头来,投来羡慕的眼光,啧啧不已。

  熬猪油,须先将板油略微清洗一下,摘去血丝,然后置案板上切成均匀的小块儿。有的人家为求出油多,还会在热锅里添少量清水,然后加入板油丁,几分钟后就能出油。这时候,人不能离开煤炉,得看着它,还要时不时地翻动,在熬制过程中也可以用铲子压一下板油,加快出油速度。当板油变成金黄色,缩成油渣浮在油的表面,板油就炼制好了,倒进白瓷缸里,待其慢慢冷却后,就是一碗一碗光润、洁白的凝脂。

  呵呵,那热气腾腾的猪油渣岂能轻易错过!往往还没凉透就塞入嘴里,细细嚼。在咬碎的那一瞬间,油花在嘴中“爆炸”,迫不及待地绽放开来,松脆可口,满口香。性急之人,舌头往往会被灼烫起泡,猪油渣炒青菜、油渣芋艿羹绝对是当年的美食。

  上世纪70年代,调味品不像如今这般齐全,但绝对吃得安全放心。酱油是本地黄豆天然酿造的,黑里透着红,三伏天还会长白毛,不像现在的工业酱油,放上两年也安然无恙。想必城市长大的孩子,差不多都有过打酱油的经历,拿着个玻璃瓶去小店里打散装的酱油,以前的酱油好比如今的味精,真叫一个鲜啊!回家路上,还时不时地,不忘嘟起嘴舔舔瓶口。

  灶台上的米饭焐熟,飘来阵阵米香,揭开锅盖,盛一勺热腾腾的白米饭放在碗内。端起饭碗走到碗橱前,揭开猪油盖碗,用筷子搅上一坨猪油放进饭里,拿起酱油瓶倒上几滴酱油,用筷子拌匀。刚煮熟的米粒晶莹透亮,稻香扑鼻,久旱逢甘霖,遂被油脂滋润得油光水滑,随着搅拌,筷子上的猪油渐渐融化在饭粒中,更觉剔透,加点碧绿的葱花儿,一碗美味的猪油拌饭就告成。米粒沾了融化的猪油和酱油的棕红色,油光锃亮,又有葱绿,泛着诱人的光泽。一时间,饭香、油香、酱油香、葱花香……这滋味怎一个“香”字了得?

  倘若有一碗猪油拌饭,也不需要其他菜肴,端着饭碗在老墙门里边吃边走,毫无羁绊,一路吃去,一路是猪油拌饭的飘香;抑或是全家围坐在25瓦的灯光下,我们没了往日叽叽喳喳的插嘴,换做大口大口地扒饭。一番狼吞虎咽后,还觉得吃不够。那一碗碗猪油拌饭,让人在清贫与艰难中,对生活燃起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猪油拌饭式的简单纯粹,营造了普罗大众无法抵抗的、直抵内心的温暖。

  30多年前,能吃上一碗猪油拌饭,你会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大抵如此。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