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说“不乱鸣喇叭”

  路 远

  

  前几天,“甬城晨笔”专栏刊发了《不乱鸣喇叭也是一种素养》一文,笔者深有感触,但觉得言犹未尽,想续言几句。

  说到乱鸣喇叭的后果,上文说主要是“加剧了噪声污染”,这确是当前一些城市禁鸣喇叭的主要依据。实际上,乱鸣喇叭的危害不止于此:一是有可能导致开“斗气车”,从而引发纠纷。前车开得慢了些或变道妨碍了自己,就拼命按喇叭“抗议”,令人不爽与反感,极易引发“路怒”。笔者在路上曾见过类似纠纷,媒体也报道过不少案例。二是喇叭声易吓人一跳,反而导致不安全。对于老人而言,过马路时听到喇叭声会更加紧张、不知所措;对于开车新手而言,也会让其心理紧张、动作变形,导致事故……总之,乱鸣喇叭危害多。

  “不乱鸣喇叭”,既是一种好习惯,也是一种“车德”和“汽车文明”,体现开车人的整体素质。一个有国际驾照的朋友说,他在国外开车时手不会伸向喇叭,回国后开车也跟着老按喇叭,这既有“国情”影响,也有“从众心理”问题。笔者一次在欧洲旅游,坐大巴走过两千多公里路,沿途只听到一声喇叭响,还是别的车发出的。在台湾旅游上阿里山,路窄弯多,大巴也极少鸣笛。我特意问司机,转弯处怎么不鸣笛?他说“大家习惯了,会很小心的”。

  宁波市区禁鸣喇叭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随着近年车辆剧增、路堵难行,加上交警现场执法难度较大,市区乱鸣喇叭现象有所回潮。违法现象往往是晚间比白天严重,大型车(如工程车、货车)比小型车严重,无人值勤路口比有人值勤路口多发。禁鸣令执行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既然我市多年前已出台禁鸣令,有关部门就应克服畏难情绪,严格执法,有必要针对当前的乱鸣喇叭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当然,光靠交警抓“现行”是不够的,更要靠所有交通参与者自觉配合,多些换位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