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开放周刊·风向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观察

“创二代”探访德国工业4.0奥秘

  宁波“创二代”在德国体验生活。(受访者供图)
  图为“创二代”们走进德国制造企业实地参观。(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吴 俊

  当前,德国主导的“工业4.0”席卷全球,我国同样顺势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发展战略。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样的制造水准才能够得上4.0的要求?中国工业与德国的差距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宁波40多位“创二代”飞赴德国,为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带着满满的收获,学成归来的年轻企业家们有许多话想说。

  

  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观察,从大学课堂到研究机构,从政府团体到工厂一线,年轻企业家围绕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直接与世界顶尖学府的前沿研究教授进行对话交流,走进曼胡默尔集团公司等著名企业实地走访。其间,访学团中的6家公司还与德国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冯炜炜

  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坚守主业 不轻言放弃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更清楚自己的现状,更明白未来要怎么做,可我回来却有些迷茫,为什么国内大家侃侃而谈的“德国工业4.0”,与我们在实地看到听到的有许多不同。

  在德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研究所,该所的教授说,如果把工业4.0的进程分为研究、试验、实践三个阶段,那么从总体而言,德国的工业4.0还处在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转移的过程中。原来,当我们以为德国已经实现了4.0目标,他们却仍在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

  德国人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环境,也很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参观的两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到了世界龙头,但是他们的制造业升级改造基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一丝不苟,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轻言放弃。比如两家工厂不是真正意义的“无人工厂”,他们根据产品需要仍保留了一部分人工操作。

  德国的严谨体现在许多细节上。工厂的车间并不像我们那样宽敞,却井然有序,管道、设备、零部件……摆放得整整齐齐。

  边走边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德国制造业的这种严谨品质?而又是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德国企业能够踏踏实实走上工业4.0的这条道路?我认为,这与德国工业制造的整体水平有关。这是一个国家工业整体实力的体现。

  看过德国企业的现状,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虽然一开始我说我对工业4.0的理解越发迷茫,但是对自己企业的方向和目标还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业4.0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从企业个体而言,我们需要坚持主业,不轻言放弃,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诱惑。摆正位置,放正心态,坚持自动化路线不动摇。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和标准化工作,为逐步自动化奠定基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寻找自动化的可能,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

  蔡明东

  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理事

  原以为德国4.0重技术,其实更深耕服务

  此行接触的德国专家教授与公司高管普遍认为,德国是一个擅长于制造“产品”,而不擅长于做“服务”的国家,“工业4.0”的目标就是要把德国从一个生产型国家转型为“解决方案”型国家,最终提升为提供综合“服务”能力的国家。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不放弃其工业制造大国的地位。

  “工业4.0”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工业4.0”的通行标准是什么?在今天的德国,也没有人能说清楚。特别是企业界,也在思考和观望。“工业4.0”不是一个可以买卖的现成产品或技术,而是一个需要努力实践的过程。即便在工业基础雄厚的德国,也还在摸索过程中。

  “工业4.0”在产业界的落实在于创新。德国工业体系强大,制造业已做到了极致,但未来在工业4.0时代脱颖而出的企业更多将来自于“服务”领域,而这又与“市场”和“人口”规模有关,这对于德国来讲,真是一个巨大的隐忧。而对中国而言,就是巨大的机遇!

  “工业4.0”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方法,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和参数。此次德国的考察,最大的感悟是发现其实大家都在摸索之中,无论德国还是中国的企业,某种程度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去年,我国也出台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一些新举措。我们的“互联网+”如何与工业4.0的概念对接,是碰撞还是融合,利用此次德国工业4.0考察的机会,同行的企业家们都在思索,借鉴它山之石,得到我们自己内心的答案。

  缪 静

  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理事

  宁波科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对信息智能的依赖高于制造

  经过30年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低成本红利发展模式逐渐失去生命力,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返。“中国制造”的产业正在汰旧换新。工业生产需要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商业模式转变。

  在德国,“如何在数字时代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亚琛工业大学Christian Gülpen教授认为,无论是银行、机械工程公司、咨询机构还是铁路公司,都拥有同一个新的潜在竞争对手,那就是以谷歌为代表的集IT、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平台整合了供方和需方,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解供需双方。同样也牵制双方必须使用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或交易。而信息平台本身又具备公开透明的特质,因此便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新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既然工业4.0的核心仍是消费者,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数字时代,我们应该主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去服务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通过用户的主动诉求和智能分析用户需求,推进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流程上创新,逐步走向“工业4.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