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星光闪耀小城夜空

慈溪周巷镇第十五届村落文艺大赛侧记

  草根明星在村落文艺大赛上精彩亮相。(康卓民 项一嵚 摄)
  越剧《十八相送》。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成美玲       

  

  赶在上周五傍晚来到慈溪周巷镇,笔者看到的场面真比过年还热闹。晚上6时,周巷文化宫会场就被大家坐得满满当当,光是演员就有近300位。他们都是来自各村、社区的草根明星,前来参加第十五届村落文艺大赛。剩余的500多个座位大多被他们的亲友团“占领”。拥有一张当晚的入场券,是周巷人近几天在朋友圈里最爱“晒”的事。

  拿出手机,记录精彩一刻。“百姓舞台百花开,百姓舞台百姓爱!”“姐妹们加油,要精彩亮相!”“今晚的舞台为每个人绽放,燃烧吧!”很多精彩留言上了“周巷发布”微信公众号。

  百姓舞台,

  我的地盘我做主

  把琐碎的工作和家务搁在一边,换上专业的演出服,画好精致的舞台妆,草根明星们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像是换了一个人。

  “你扮媒婆太像了,天生的滑稽戏演员!”被天元村的一群姑娘们“众星捧月”的,是年过五旬的陆阿姨。她身穿团花绣袍,头戴金边抹额,手里的旱烟管不住挥舞,嘴角还用眉笔点了一颗令人捧腹的“媒婆痣”。陆阿姨说,天元村的节目名为《古香艺宝婚俗秀》,重现了不同时期的婚礼场景,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演到新世纪。在村里30多人的表演组中,既有马褂配旗袍的“古典情侣”,也有身披大红花的“知青夫妇”,配合扁担、花鼓、自行车等道具,浓郁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排练了半个多月,东河社区的姐妹迫不及待换上了闪闪发光的全套宝蓝色行头。乍一看,还以为她们跳的是拉丁舞,而不是排舞。“我们借鉴了意大利歌剧的元素,谁说排舞就不能走国际化路线呢?”这支名为《图兰朵》的排舞由社区居民韩建荣自己编排,她是社区排舞队的灵魂,考取了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舞蹈裁判员等专业证书。在她带领下,队里的阿姨们个个身姿轻盈、步伐矫健,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在花墙门社区也有这样一支“国际范”的排舞队,队员们带着黑色礼帽,玩起了爵士风。队里最年轻的是30岁出头的领队吕清,最年长的是年逾花甲的赵阿姨。“我们周周都编新舞,完全没代沟!”队长王乃云说,排舞队每周都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传1个最新的节目视频,吸引了1万多名热爱排舞的粉丝。

  对中老年观众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节目还是那些百看不厌的传统戏剧选段。海莫社区的居民吴宁生既是资深票友,也是50多位孩子的京剧老师。他扮演现代京剧《打虎上山》选段中的杨子荣,刚一亮相就赢得掌声雷动。蔡家社区的节目《十八相送》是越剧经典曲目,圆润的唱腔和优美的身段,吸引不少观众跟着打拍子、念唱词。

  “拖家带口,装上服装道具,开着车来给老妈助威加油,太过瘾了!”周邵村村民吴先生说,自从加入了村排舞队,妈妈去医院的次数大大减少,来家里的客人也从“麻友”变成了“队友”。和他一样,台下的亲友团忙着拍照片、录视频、发朋友圈、写留言,整场比赛都没闲着。演出结束后,共有1000余人参与了“围观”直播,200余条留言脱颖而出。

  邻里相约,

  硬件软件都不愁

  “想不到,一场镇级的文化活动能办得如此出色!”被誉为“中国越剧王子”的当代越剧名家赵志刚受邀担任大赛的“重量级”评委。他说,参赛节目有的体现了乡土特色,有的高歌时代新声,不仅形式丰富,在整体编排和场景布置上也颇具匠心。

  有“拿得出手”的一台好戏,源自百姓文艺之树根深叶茂。周巷镇请来第三方管理公司,将镇内四所小学、文化宫大会堂、体艺馆等文娱健身场所向市民全面开放。“每天晚饭过后,各个场馆都是爆满。”负责场馆运营维护的周小丽说,前来“舒筋活络”的市民越来越多,在太极拳、木兰扇、拉丁舞等体育项目上涌现出一批“草根明星”。

  场地资金都不愁,茶余饭后约上邻里好友共赴“文体之约”,已成为周巷居民最时尚的休闲方式。现在,周巷已经形成集图书馆、体艺馆、展示馆、文化公园、镇、村(社区)两级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镇市民的文化硬件共享。为提高“草根明星”的专业水准,镇文化站经常请来慈溪市内外的专家老师,把文艺课堂开进村庄社区。镇财政每年还拨付百万元文化建设专款,运行近10年的《周巷镇公共文化配套经费补助奖励办法》累计发放补贴超百万元,举办了15年的村落文艺大赛、闹元宵戏曲会演等活动,为周巷人提供了家门口的百姓舞台。

  扎根百姓,收获硕果。近年来,周巷镇获得省首批“特级综合文化站”、宁波市首批“公共文化示范区”、慈溪市首批“浙江省文化强镇”等荣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