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茶座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之所向”是可贵的生活习惯

  章剑和            

  

  心理学里有个吸引定律,说的是人的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遇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么这个人所处的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环境,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讲义气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肝胆相照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往往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思想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思想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个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我们渴望成功,就可以充分发挥吸引定律的正向作用,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学的篮球队,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平相似的队员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停止练习投篮一个月;第二组在一个月中每天下午练习一小时;第三组在一个月中每天想象一个小时投篮。结果,第一组的投篮命中率由39%降到37%,第二组的投篮命中率由39%上升到41%,第三组在想象中练习的队员,命中率却由39%提高到42.5%。在想象中练习投篮,怎能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提高得快呢?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投出的球都是中的,不断模拟成功,在现实中获得相应的心理暗示,取得了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姑娘应聘到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一家裁缝店打杂。她每天开始工作之前,都要对着试衣镜自信地微笑。她虽然经济拮据,但假装自己已经是身穿漂亮衣服的夫人,仿佛那裁缝店就是她自己的。因此,她工作积极投入,尽心尽责,待人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深受客人喜爱和老板信赖。过了不久,老板就把裁缝店交给小姑娘管理了。经过努力,多年以后,小姑娘真成了夫人———著名设计师“安妮特夫人”。

  还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相信自己,充满信念,他成功了;另一个不相信自己,迷信权威,他失败了。前者叫小泽征尔,后者叫弗兰克林。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一次在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他拿到评委交给他的乐谱后,稍作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时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是乐谱有问题。可是评委们都认为是他的错觉,乐谱没问题。面对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人士,他犹豫片刻后,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语音刚落,评委们全都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能否在权威人士面前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弗兰克林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生物学家,1951年,他首先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但因受到“权威”的诘难,竟然承认这个发现是错误的。后来,又有两位科学家在1953年重新发现了这一结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弗兰克林由于不敢相信自己,将自己在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发现拱手让给别人,这是多么痛惜的事!

  “认为自己能行是正确的,认为自己不行也是正确的。”不论是小泽征尔,还是弗兰克林,他们的结果都是按照他们心里对自己说的那样出现。很多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成功也是如此。说自己行的人,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说自己不行的人,潜意识会把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给大脑正面的刺激———即“良性的自我暗示”,大脑就会活跃起来,产生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力量。因此,做任何事之前,不妨先建立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心理暗示,就算失败了,不妨想一想“下次一定能成功”。这种“心之所向”,值得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