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凯 有网友发帖称,中兴新家园小区,有人从三楼出租房里拉出一根电线到车棚里,给十多个电瓶充电。三楼住着3个送快餐的外卖小哥,电线是给他们和其他小伙伴工作用的电动车充电,从白天到晚上一直充个不停(11月5日《宁波晚报》)。 “飞线”充电,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楼上垂下电线,每天日晒雨淋,经常与墙体摩擦,绝缘层损耗很大,容易漏电,遇上风雨天容易发生危险。过度充电导致电瓶起火引发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么多电瓶挤在堆着杂物的车棚里日夜充电,难免让住户提心吊胆。 拉线的外卖小哥自己也住在楼里,发生危险也是受害者,为何还要“飞线”充电?其中固然有他们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飞线”很是便利:随到随停随充电,卸下电瓶充上,换上已经充好的,大大节省时间。赚钱不容易,外卖小哥这么做可以理解。但合情不一定合法。新修订的《浙江省消防条例》规定,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车充电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只不过,处罚、整改没有那么好落实。 笔者认为,治理“飞线”充电,应处罚和引导并重。既然有规定,相关部门就要落实好,该整改的整改,该罚的要罚。同时,要做好引导工作,既然“飞线”图的是“便利”,相关部门可以多在“便利”上动脑筋,主动把这些电瓶“引导”出车棚。比如针对这部分人群,小区可以建些合规的充电设施方便他们充电,或划定区域对电动车集中管理。有了更安全便利的充电方法,私拉电线的现象自然就会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