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所去,何所从?

———《太太的历史》读后

  侯佳佳

  

  太太,似乎是大多数女性拥有的一个社会身份。自古至今,数千年来,有数不清的太太,也承载着数不清的故事,但很少有作家花费笔墨来书写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而“太太”所包含的意义,也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太太”一词在现代变得悬而未决时,甚至将来可能作废,作者认为,作为太太的女性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词和这个词所代表的内涵。

  作者玛丽莲·亚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女性与性别研究所资深研究者,在本书中她不断探索,从“太太”这一概念的形成,到在法律和风俗的影响下,在历史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延续又不断发生变化的妻子的职责,试图一窥太太的未来图像。太太,到底何所去,何所从?

  在历史中,关于女性的记载常常是缺失的,但作者以其敏锐的女性嗅觉,借助宗教、法律、诗歌、绘画和众多文献素材,带领我们去寻觅太太的踪影。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典籍,它不是史实的堆积,也不是冗长的复述。作者用活泼有趣的语言,将历史的碎片重新串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我想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当男性和女性一起站在婚姻面前时,同样需要对“太太”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是基于婚姻,基于家庭,对自我的一种负责。在本书中,玛丽莲·亚隆所挖掘的正是几千年来被男权社会所掩盖的女性,她试图还原一个完整的“太太”变化过程。时代一直在前进,而“太太”也同样在前进。可以说,《太太的历史》是一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史。

  生活在古代世界的太太,更多时候是具有价值的商品,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古希腊,女子婚前是父亲的财产,婚后则成为丈夫的财产。她们作为商品被交换、被占有。虽然在古罗马,对于富有的太太而言,她也具有和丈夫同样地位和同样的政治权利,但不管是希腊的太太还是罗马的太太,她们都不具有离婚的权利。这个时期的婚姻是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种附属关系。

  进入中世纪之后,教会开始赋予太太新的意义。妇女要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永远忠贞于自己的丈夫。相对于死亡,不贞是一件更严重的事情,女人被视为满足男人性欲与持家的必需品。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拥有了选择配偶的权利。

  进入18世纪,在西方,太太的角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在精神上多了一个新的认同,即政治意识。她们是妻子,是母亲,亦是运动者。维多利亚时期大西洋两岸的太太,跟随着丈夫的脚步去开垦世界。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少太太开始了政治生涯,她们和丈夫一起奔波,甚至一起走上断头台。在工业革命后,性解放掀起了女权运动的高潮,也就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真正迈上政治舞台。太太,开始了作为“人”的觉醒———除了女人,除了妻子,除了母亲,最初的作为“人”的身份,和男性一样作为“人”的身份的觉醒。

  在现代,婚姻的功能逐渐淡却,而太太的职责,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女人走上社会,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之一,而此时,婚姻也不再是太太的保护伞。很多女性开始思考,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当同居不再是禁忌,女人不必因为性而结婚;当成为生育工具的年代远去时,女人也不必为了繁衍后代而结婚。现代的婚姻变得复杂多面,随之而来的则是离婚率也一直持续升高。

  当我们走进婚姻前,请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好好思考,你需要怎样的婚姻、怎样的配偶?你又该担负起怎样的婚姻职责?在《太太的历史》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相信它们会带给读者一些领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