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红马甲”帮助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 (陈朝霞 郑轶文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郑轶文 通讯员 李 菲 立冬时节,甬城寒意渐浓,月湖街道党员志愿者们自发进社区,慰问帮扶孤寡独居老人,送上围巾、手套、帽子等暖冬用品,提供量血压、陪聊等志愿服务。老人们亲切地称呼这批可爱的志愿者为“流动的红马甲”。 自今年街道“红色堡垒”计划实施以来,在先锋党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成为“流动的红马甲”的一员,活跃在街道各个社区,成为月湖辖区一抹亮丽的红色风景线。这支“流动的红马甲”队伍与以往的志愿团队不同,没有固定服务人员、没有固定服务项目,也不限服务区域,只要有热心和爱心,每一位居民都是“红马甲”。 今年9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居住在平桥社区的孙师傅和妻子在小区散步,突然发现邻居70多岁的独居老人冯阿婆跌倒在花坛边,联想到之前曾听冯阿婆提起自己常常走路跌跤,顿时感到不对劲,立刻联系“120”送至医院,经诊断冯阿婆患有脑梗塞,幸好及时送医才没大碍。 无独有偶,9月底,迎凤社区的志愿者吴海明在小区门口发现邻居朱老伯摔倒在地。吴海明第一时间拨打“120”,但朱老伯执意不愿上医院,挣扎着站起来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家。吴海明不放心,跟着朱老伯回家,在吴海明的竭力劝说下,朱老伯终于答应就医。经医生诊断,朱老伯当时的心跳过缓,只有28次/分钟,亟须安装心脏起搏器,若不是吴海明一再坚持让老人及时就医,后果不堪设想。朱老伯的结对党员志愿者邵慧芳得知朱老伯住院的消息后,自愿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常常跑到医院去看望老人。 “红马甲”的身影不仅穿梭在小区内,也走进了楼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楼道锋领党员带动下,一些热心的居民逐渐成为楼道独居老人身边的“红马甲”,随时密切监护着老人的动态。平时他们细心观察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看看老人白天屋里的灯是否亮着、家门口的垃圾有没有清理……有时候这些小细节是老人身体抱恙的信号灯。 10月上旬,家住紫薇小区的陈梅年下楼时,发现邻居李大爷的自行车还停放在车棚里,按理说每天这个点李大爷会骑车外出转悠,联想到前两天李大爷说自己心脏不舒服,陈梅年留了个心眼,上楼敲开李大爷的门,果然李大爷脸色发白,浑身直冒冷汗,陈梅年赶紧将李大爷送往医院,化险为夷。 “我爱这身‘红马甲’。”太阳社区的“红马甲”、69岁的党员志愿者叶国玲自豪地说,“我相信在我们的影响下,社区爱老助老、友善互助的氛围会越来越浓,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流动的红马甲’队伍,将这份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