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人民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事情记心中

———市十四届政协履职聚焦民生纪实

  灵桥路上的车流(丁安 摄)
  丁安 绘
  市民在中山广场翩翩起舞(丁安 摄)

  本报记者 龚哲明      

  促进交通堵点逐个缓解、群众锻炼告别无去处窘境、务工者不再受欠薪困扰,让生活更美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协调发展,让教育更公平;助力制度完善,形成更加健全的城乡保障体系,让保障更有力;加强协商交流,共谋家政服务业发展大计,让服务更优质。五年来,市十四届政协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百姓事情记心中,积极关注百姓所想,及时回应百姓所盼,通过多渠道履职献策,助推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中山路,作为这座城市开放发展的见证者,历经风雨沧桑,默默记载着城市的过去、叙述着现在、憧憬着未来。在宁波市民的眼中,中山路不仅意味着繁华、便捷,更是这座城市的形象、标志。

  10月19日,到市政协主席岗位履新不久的杨戌标就深入到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现场调研,并勉励大家“要狠抓工程工期进度,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努力把中山路建成‘浙东第一街’乃至‘浙江第一街’,向广大市民交出‘满意答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使市民满意,市十四届政协从助力破解一个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入手,千方百计建良言、不遗余力献良策。

  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的愿望日益强烈。近年来,广场舞、马拉松之类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高潮迭起。但是,城市里健身场地供需矛盾突出,中心城区尤为尖锐。

  2015年3月,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组织市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缓解中心城区健身场地供需矛盾问题“坐而论道”。“中心城区没有体育主题公园,新建的大型公园和绿地也很少同步规划体育健身场地,健身场地设计规划总量不足。”委员们纷纷反映。

  “应该以落实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把中心城区健身场地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规划,逐步落实。”“借鉴山东临沂、江苏徐州等地做法,在不改变主体建筑规划功能的情况下,采取‘修、增、改’等方法,插体育健身设施于绿地、于广场、于公园、于景观、于高架桥下,实现健身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应该把‘三改一拆’后的空地、废弃的厂房仓库、立交高架下的背阳面等可利用的区块、设施,临时改作健身场地。”“继续推动学校体育场馆有条件开放,通过改革创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体育事业发展领域。”……话匣子一打开,委员妙思泉涌。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个“怪现象”:目前社会资本投资的体育健身机构已经不少,但这里的收费运动场地有些冷清,与免费运动场地的拥挤不堪形成鲜明反差。

  “是动辄几千元的健身年卡阻挡了大批市民进入收费体育健身机构的脚步。怎样才能让收费运动场馆成为全民健身的场地之一呢?”此时,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看到了一组有关医保的数据后便豁然开朗。

  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104万,其中60岁以下的55.2万人,14岁至49岁的有34.4万人。市区医保余额1万元以上的就有11.5万人。能否让市民“沉睡”的医保余额,适当用于健身消费呢?这样既可缓解健身场地供需矛盾,又可促进这类健身机构的发展壮大。

  很快,一份来自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的提案放到了市人社局负责人的案头。提案建议,建立“阳光健身”活动项目,实行“医健一卡通”制度,在医保资金充裕的前提下,用一部分资金鼓励市民参与健身活动。市民持卡可在所有医保定点的场馆进行健身活动,同一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一天内仅限刷卡结算一次,并享受7.5折优惠。对提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健身服务的健身场馆,实行医保定点管理。

  一个喜讯已经传来,此建议已被有关部门吸纳,“关于明确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购买健身消费”的相关政策正在制订之中。

  道路拥堵,已经成为市民出行最头痛的“城市病”。今年4月19日,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委员、部门共聚一堂针对“堵”症找短板,论对策。

  “必须发挥好轨道一号线、二号线在交通治堵中的作用。”周海宁委员建议,让更多市民更加快捷地在城市周边地区换乘地铁,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可以考虑在城东城西各建设一个大型的停车换乘中心。

  张勤勇、张利平等委员把目光投向了加强路口精细管理、提高道路使用率的问题上。他们建议,主动引入大数据的思路,一条一条道路地分析情况,一个一个路口地设置交通信号系统。

  学校周边的交通管理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周边的接送车辆集中出现,导致一系列的交通堵塞问题。来自学校的王晓明委员经过多次观察调研后建议交管部门要摸清底数,根据校园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交通状况,按规定及时设置警示牌、标识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在学生上学、放学容易造成人车拥堵的路段,增派力量,加强疏导,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公安、城管、学校等部门要与属地社区进一步协同配合,建立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工作,人就缺乏安全感。然而,工作后拿不到报酬,社会稳定都会受到影响。2015年12月25日,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委员们围绕防治欠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廖微微委员建议,建立欠薪信息公开制度,增加企业拖欠工资后的社会压力。黄晓鸿委员认为,恶意拖欠员工工资属于违法,但违法成本很低,很多企业敢于以身试法。应加强对企业的违法责任追究,对恶意欠薪保持高压态势,并与诚信惩戒、与信贷挂钩,让企业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让教育更公平

  子女教育,历来受中国家庭重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择校热、出国热,都是其具体表现,而这些“热”的目的,就是家长们希望让自家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各种“热”的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2015年,何丽波委员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提案,被市政协“相中”成为当年重点提案,并连续两年进行了跟踪督办。

  我市教育局、编委办、人社局、财政局等办理单位以提案办理为契机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实现区域内编制统筹管理。落实县(市)区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条件比较艰苦或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津贴从每月300元提升至700元。实施城乡统一的副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职(含技工学校)和初中最高控制标准分别上调了6个和4个百分点,为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提供了更大空间。推动县(市)区适度扩大骨干教师交流规模。经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符合条件的教师校长共6400余人,其中1413人参加了交流,占比22%,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1516人,交流302人,占20%。何丽波委员的提案正在变成现实。

  “校长教师轮岗”这项制度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更为可喜的是,在去年由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信息中,宁波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公平指数名列榜首。

  教育发展不均衡,在学前教育领域显得更为突出。今年9月22日,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6位委员围绕“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主题作了发言,提出了像办义务教育一样办好学前教育、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持续发展、支持高端民办幼儿园适度发展、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解决农村幼儿园“低小散”问题、促进幼教队伍稳定发展等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让保障更有力

  2015年9月1日起,宁波市区实行了8年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新时代”。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与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的一份提案有关。

  这份提案就是《关于加快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提案指出,我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参保率均超过了90%。但是城乡三项医疗保险目前仍处于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的格局中,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利于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社法和民宗委认为,我市的医疗保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无论在制度覆盖面、待遇水平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制度、管理和工作层面都已经具备了城乡统筹的条件。建议由市政府综合性部门牵头,市人社、卫生、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参与,就医疗保险城乡统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研究和设计。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形成实施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时间表和路径图。整合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的管理资源,实现经办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统一,采取“一制多档”,允许居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自由选择参保档次,并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融合。

  市发改委会同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等提案办理单位对提案进行了认真办理。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厘清思路,基本明确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职能由市卫生局划入市人力社保局,实现三项医保统一管理,并逐步推进基本医保城乡统筹。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整合市医保经办资源工作及方案进行了审议,原则通过了实施方案。医保经办资源整合工作按照整体划并、分步实施的原则,由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部职能和工作,整体移交由人力社保部门统一管理。市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过渡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重大问题得到了解决。

  与医疗保障一样,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成为家家户户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今年1月29日,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委员们围绕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保险制度、提高家庭医生工作实效等,针对医养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形成多元投入、各方共推的格局。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推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机构、社区、家庭,为医养结合提供机制保障。加强医养融合发展政策保障,探索建立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重点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康复费用。探索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准予医保定点资格和批准实行医保定点刷卡结算。

  让服务更优质

  无良保姆虐待婴儿、毒害老人,虽然都是偶发事件,但已经让我们心惊肉跳。家庭服务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市民生活的品质追求之一。

  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全市现有家庭服务企业1100多家,个体经营户900多个,有经营网点3500多个,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15年营业额约35亿元。

  那么,如何让家庭服务业在数量扩大过程中逐步变强、变优呢?今年10月27日,市政协召开协商交流会,组织政协委员围绕“促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主题,与宁波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交流。

  协商交流采用市政协委员提问、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场解答的方式进行。“节假日‘保姆荒’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影响,社会反响较大,请问商务委对节假日‘保姆荒’问题有何破解之策?”胡健英委员抛出一个群众十分关切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比较严重,例如春节期间的保姆缺口超过80%。”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动员家政服务企业以提高工资福利和接保姆亲人一起来甬过年等方式,让外来保姆春节留下来;另一方面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实行‘员工制’管理,从制度上缓解节假日保姆紧缺的现象。”

  协商会上,王靖波、张定科、魏杰等12名委员提出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群体家庭服务保障、高素质从业人员培训培养、职业保险政策延续、非法中介打击、企业品牌树立、物业家政一体化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发展、家庭服务安全性保障等问题。市商务委、公安局、教育局、人社局、卫计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个让家庭服务业发展更健康、服务更优质的思路在一问一答中逐渐明朗……

  社会在前进,需求在变化,市政协履职聚焦民生的脚步也会一届接着一届永远不停息、永远在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