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2013年我市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工作以来,你我同行,完成480条“清三河”治理工作,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治理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加固江河堤防,拓宽、疏浚河道,成效卓著,宁波因而蝉联国家节水型城市。 3年来,我们身边的河道逐渐变干净了,河岸变美了,生活污水接管了,农业污染削减了,水库堤防加固了,低洼区域退水加快了,停水日子很少见了,这些都是各级全力推进治水工作的成效。 治水工作只有进行时,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一直在路上。本报今起推出“治水三年看变化”系列报道,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水清岸绿、更加美好的宁波。 本报记者 王博 昨天,在海曙区三市路两侧的几个老小区里,工人们忙着基坑开挖和管道铺设作业,干得热火朝天。待工程完工,所排放污水将被统一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在海曙中心城区,居民小区老旧化程度较高,部分小区当年建造时雨水管、污水管未分设,或虽分设但雨污混接、管道堵塞现象严重。为此,海曙区投入4000万元对近50个老旧小区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改造中注重源头截污,将污水引流至污水管网,努力实现“沿河排口晴天不出水”的目标。 “五水共治”再出“重拳”,根据新出台的《宁波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市将在未来5年里打通排水体系“经络”,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针对城镇及城中村环境复杂、难以户户接管的历史遗留问题,北仑区推出了“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使辖区内城中村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7月,北仑区共堵截纳管改造河道污水直排口850个,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工程项目98个,46个村完成截污工程;建成主管网105公里,污水管总长达636公里。 工业重镇镇海区位于宁波整体水系末端,发达的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是该区“治水”的难点。镇海区大手笔治水,整体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2015年初,镇海区经信局牵头对全区18个工业园区(集聚区)的雨污管网、园区支管网及宁波石化区1400余家企业的雨污水分流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摸,第一时间编制了改造方案。根据方案,镇海区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企业废水全收集、源头雨污全分流。本轮针对工业园区(集聚区)企业打造“污水零直排区”的行动,该区总体投入6亿元,实施范围包括13个工业园区的1000余家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