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波 最近,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以案警示”栏目,发了一篇文章《方向错了,人生道路就走向反面———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金俊杰案件警示录》,看后很是震撼和感慨。下面是其中一段: “这是党对你的培养,是家族的光荣,你要争气,起码不能拿人家的钱、不能拿人家的东西。”这是金俊杰的父亲在他担任象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时的忠告,告诉他做人、做事、做干部的底线。多年之后,因受贿而被判刑入狱的金俊杰在忏悔书中写道:“如果当时能记住父亲的这句话,守住底线,绝不会有今天。”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每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行为承担后果,不能慎初,焉能善终?古人讲,“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就是说,任何事情不是突然发生的,一定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关键是要把好初始这一关,认真对待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对小事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终将自食苦果。 明代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上任之初,他去拜见上司王廷相。王给他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有一次雨天乘轿,总觉得轿子摇来晃去,便探头张望,只见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左躲右闪,以免泥水湿鞋,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水中,便“不复顾惜”,轿子也就平稳前行了。王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听后,“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这个鲜活的事例,形象地阐释了古人对于“慎初”的理解,强调了凡事要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的重要性。其实,在反腐过程中落马的那些官员,包括金俊杰,和那名轿夫一样,在新鞋没有湿水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可一旦鞋子湿了水,就无所顾忌,什么也不怕了。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抵挡不住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由此看来,要做到“慎初”,就不能心存侥幸,而是要时常心存敬畏,有所顾忌。《菜根谭》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就是心中一定要有尊重和害怕的东西———表现在内,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行有所止。人一旦没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后把自己送上毁灭之路。所以,明代大儒方孝孺一再告诫世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事实上,敬畏就是自律的开始,敬畏也是行为的界限。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学会尊重,更要学会害怕,怕人言、怕规则、怕党纪、怕法律……懂得怕了,才能真正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律;懂得怕了,就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懂得怕了,就不会轻易碰触党纪国法,即便偶有闪失,也不至于超越纪律红线、超出做人底线。 正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唯有慎初,方能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