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
  庄巨忠 保罗·范登堡
  黄益平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11月
  
  本书由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写,从“中等收入转型挑战”“改革与再平衡”“宏观经济和结构变化”“社会、人口和环境挑战”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政策选项,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了预测。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贾康 苏京春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8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转型遇到的问题和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复杂情况,本书具体分析了“悲观派”“乐观派”和“谨慎派”的不同观点,论述了我国应怎样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吸取失败国家的教训,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力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
  《中国创新的挑战》
  [美]乐文睿 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7
  “新兴经济环境下的知识创造和创新的全球化”论坛在中国香港举办,会后若干学者在自己演讲的基础上,以英文形式写成本书的各个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对于探索中国创新面临的挑战及难题、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朱晨凯           

  

  去年11月,《人民日报》刊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过去的这一年里,社会各界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话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和讨论,也有了许多理论成果。本期推荐的《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可以说是这一年来关于“中等收入”话题的理论合集,由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等主导编写,全书分四大部分十九章,每章看似论述各自独立的话题,有独立的引言、论点、论据和结论,但都围绕着“中等收入转型挑战和其实现路径”这一核心话题,回答了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中国如何跨过去等问题。

  庄巨忠在书中指出,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在今后二三十年内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就中国当下而言,虽不能说“落入陷阱”,但确确实实“站在陷阱边缘”,需要直面考验。书中引用了很多国外“跨不过去”的例子。近百年来,全球从低收入发展阶段走到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一百多个,但从中等收入阶段如愿走到高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却屈指可数,仅仅13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公认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者的代表,其国内盛行的“民粹主义情愫”和“福利赶超路径”选择,实际上是导致其落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面对“风险重重”的陷阱,中国应该怎么跨?《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中举了一些“跨过去”的例子。这些“跨过去”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引领产业革命、靠技术硬实力和制度软环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英国和美国,另一类是通过后发赶超、综合升级而度过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日本和韩国。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制度环境支撑下,无论通过技术研发还是技术扩散或模仿,最终都达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水平,不仅使本国经济腾飞,也不断从供给侧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

  除了依靠制度和技术两大支撑基点,也要对两者的相互关系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分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和升级。《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中指出,制度和技术两者关系的“黑箱”远未充分打开,两者并非简单的“鸡生蛋”或“蛋生鸡”的关系,而是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成功者的经验看,在经济的“后发追赶阶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倒逼制度生成和发展;在“赶超实现阶段”,往往是制度红利得到更大发挥并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从而刺激技术自主研发进而实现引领。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庄巨忠认为可以从七个方面来应对: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减少对外需的依赖,增加内需;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可持续的财政状况;积极推进城市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深化资源价格改革。黄益平则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放宽增长目标的区间,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强调,在直面“中等收入陷阱”和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已经基本上走过技术模仿的阶段,赶超阶段制度红利的发挥及其对技术创新激发作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中国的制度变革亟待完成攻坚克难取得决定性成果。制度供给是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最可选择的“关键一招”和“后来居上”的龙头支撑因素。而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制度”,需要政府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来加强其有效供给,达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的良性结合。通过攻坚克难制度变革的成功,来保障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潜力释放、实体经济“升级版”的实现,从而真正以“追赶—赶超”进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