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张旦旦)手舞足蹈、号啕大哭、喜极而泣、拍手点赞———在志愿者陈心妤的微信工具栏里,保存着一整套“志愿团团”系列的“表情包”,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这是为甬城志愿者定制的一份专属日常聊天文化符号,通过在小小的生活细节中加入一点点创意,让生活中点缀着志愿服务的文化元素,随时随地传递着乐于奉献的正能量。 “过去很多人提到志愿服务,就会想到红马甲、红帽子、志愿者手册。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文化也有了更多引领潮流的衍生品,具有越来越吸睛的影响力。”今年10月,宁波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启动了志愿服务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希望通过更为多元的志愿文化产品,让志愿服务的内涵更为丰富,让志愿服务的生活更加精彩。 宁波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主题内容分为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西部开发、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机构和人员广发“英雄帖”。最终,脱颖而出的不仅是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服装、吉祥物,还有融入科技元素的文化产品设计。 足不出户,却可以通过最新的VR全景影像技术,看到千里之外志愿服务阵地的“真容”,“零距离”体验到不同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不再只是小册子里的yes或no,通过VR虚拟现实的技术,垃圾分类的知识能够趣味化演示出来,更具有互动性;志愿服务logo不仅停留在案头,还可以通过3D打印直接实现一个个迷你志愿服务阵地,精致小巧而又充满个性…… 这些文化产品的设计者,大多是一些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在他们眼中,通过高科技技术的嫁接,过去看似不可能的传播,都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一些志愿服务项目中,一些具有科技元素的文化产品,让过去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了可学可感的有意思的东西。 与此同时,一些藏着志愿故事、印有志愿元素的小物件,印有志愿服务标识的志愿手机壳、志愿鼠标垫等,也受到了广大志愿者的欢迎。“让志愿服务文化产品成为志愿精神、志愿文化传承的重要音符,为志愿服务所用,为志愿者所爱,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在。”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