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市民打造一个情怀“老家”

把乡村“持久美”种在心里

  本报记者 余建文

  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建设美丽乡村,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首先要做到干净。

  村庄的美,透露的是人心的美。一年来,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种子播撒进全市大小村镇,保护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自觉行为。日前,市文明办组织乡村观察员分批对20个洁美村进行了回访。

  制度保障———让洁美与生活常伴

  江北庄桥街道的塘民村是个典型的城郊村,虽无山水风光可赏,却格外干净整洁。村里每家发一只电水壶,补贴电费,让多年的柴火锅炉“自动熄火”;租客环境卫生搞不好,房东“连带”受罚……村党支部书记冯魁说,通过制定实施《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保护环境已成为共识,村民改掉随手扔垃圾习惯,做好垃圾分类,实现环境整治常态化。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个长期工程,根治脏乱差,也绝非一时整治之功。专家说,重中之重,在于建立有效治理模式和长效管理制度,留住洁美。塘民村为众多平原地区工贸发达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和长久保持提供了样本。

  治理先行,保障跟上。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中,我市严格按照“四无”标准实施“一票否决制”,各地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作模式,县、乡研究出台城乡一体环卫保洁长效制度。“三居”专项整治方面,我市相继编制了《宁波市农村“改旧”考核验收及评价标准》《旧村改造设计指引》《宁波市绿色农房设计指引》等技术支撑文件。120名设计师组成联盟,提供帮助。在农村生态建设中,市相关部门《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范移交的指导意见》《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监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考核办法的出台,推动了各地建立健全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机制。

  连点成线———从“盆景”到“风景”

海岸边远眺壮阔海天,山林中领略古韵遗风,阡陌间欣赏生态野趣……今年,宁波重点推出“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三种类型农村文明示范线,以象山、慈溪和四明山区三地为代表,展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和农村文明进步的足迹。

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构成了美丽乡村的要素。如慈溪市把乡村旅游与旧村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推进特色村创建提升工程,尤其是对沿线有良好自然生态或悠久历史的徐福、方家河头、任佳溪、双湖等4个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态势,推动南部沿山旅游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在象山,游客沿方家岙村500米鹅卵石游步道,感受乡村气息之余,还可到毗邻的溪里方村欣赏盆景村的美丽,探幽访古。泗洲头镇何婆岭村的登山步道、溪边民宿,金家岙村的“爱情味稻”田园、农家乐,构成了一条乡村休闲精品线。

今年,我市为巩固深化“百千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美”向“风景美”转变。市政府制订全市美丽乡村分类创建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创建美丽乡村合格村1000个以上、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以上;培育美丽乡村风景线50条、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0个,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3-4个。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已超过1.8亿元。象山县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成为我省第一批六个示范县之一。

历史文化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一道靓丽风景。到2015年,我市有91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库。目前,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的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美丽乡村建设,为市民打造一个情怀“老家”。乡村的未来,甜蜜而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