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住别人的名字

  虞舜客            

  

  韦尔奇是通用电气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他上任后开始倡导群策群力活动,让所有员工与上司聚在一起提建议、做策划。自从对公司实施改革以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基层经理还是普通员工,每次谈话的内容,他都会用本子细心记下来。最后,总不忘随手递一些便条,表达对员工的鼓励和看法。担任通用总裁20年间,他能喊出1000多位管理人员的名字。

  韦尔奇能够喊出这么多人的名字,对我们领导干部也颇有启迪。领导能够喊出下属的名字,何以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它体现了对人的应有尊重。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刚刚上任,暂时喊不出一些下属的名字,大家似乎都可以理解。但假若在相处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尤其对一些经常接触的人的名字还喊不上、喊不全以至喊错了,那人家会是什么滋味?曾经听一位老教师讲过一个发生在民国时候的真实故事:有位督学去一所名牌中学听课。上课结束后,这位督学不知何故忘记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于是又问人家。但见这位老师一脸正经地说“我还是叫某某某”,弄得这位督学好生尴尬。站在这位老师的角度想,自己上课前就已经告知了名字,仅仅是一堂课的时间就给忘了,这不是对自己的不尊不敬吗?自己哪怕课上得再好,不也照样被其淡忘?于是,他也就只好用这般揶揄式的回答回敬人家了。

  有些领导干部喊不出经常接触的下属的名字,有时同样会让人心寒。可不是?有的人哪怕工作再努力、成绩再突出,可领导有时只是记住了事而忘记了人,抑或在事与人之间对不上号,于是难免让人有“我做过的工作和获得的业绩最终还是被领导一笔勾销了”的哀叹。尽管能否喊得出一些下属的名字,并非评价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唯一因素,但透过这一细节,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折射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素养。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居高临下、目中无人,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排忧解难,又怎能喊得出、喊得准人家的名字?

  有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曾经对我说:“到一个新地方新单位开展工作,首先要动脑筋想办法把院子里的干部和村子里班子成员的名字记住,并与具体的人对上号,这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你记住了,再见面时能够一口把人家喊准了,这对于人家是莫大的欣慰。至少人家心里会觉得自己在领导那里有位置、有分量,于是双方的亲近感、贴近感和信任感便油然而生。这也就是‘你把人家放在心上,人家也会把你放在心上’的道理。”

  事实上,下属们对领导干部的第一印象,有时恰恰是从这一细节中产生的。须知道,领导干部喊得出下属的名字,这并非虚情假意的矫揉造作,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由衷表达。只是,要尽可能早而尽量多地记住人家的名字,就须在真心关爱、热心帮助、诚心支持上长记性。一个领导干部假若经常与下属一起走基层、商对策,经常与群众拉家常、听意见,经常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怎能喊不出人家的名字?

  想起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而梁家河村正是习近平年轻时插队的地方。66岁的梁耀春当年是一队的队长,他回忆说,习近平一见到他就叫出他的小名“春娃”,“他对我说,你当年白白胖胖的,现在瘦了”。两人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拉家常。67岁的张卫庞则高兴地说:“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我、石春阳、当年队里开三轮的梁玉锦、队长石治山。”张卫庞说,当时习近平用延川话叫出了大家的小名。想一想吧,这么多年过去了,习近平为何还能一眼认出并一口准确地喊出大家的小名呢?还不就是因为曾经“同甘苦、共患难”、一起“摸爬滚打”吗?

  诚然,有些官员在喊得出名字方面也很有“特长”,比如那些落马的贪官。但画皮一旦揭开,终究是原形毕露。原来,那些名字被贪官背得滚瓜烂熟而张口就来的人,大多是一些属于他们自己“圈子”里的抑或曾与其有过利益交集的人。相反,对于其他人,他们似乎变得很陌生。如此官员之如此“特长”,我们不学也罢———因为它不仅滋生腐败,而且终究因有失公平、公正而严重挫伤绝大多数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