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卫 12月1日,笔者参加了海曙望春街道广泽社区亲沁园残疾人服务中心组织的“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看到受表彰志愿者的笑容,听到残疾人的歌声,突然想起,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目的就是“保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由于身体缺陷,残疾人大多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无法享受许多权利。在家庭人口普遍减少的情势下,家庭成员在工作之余,照料残疾人的衣食住行,艰辛可想而知。可以说,每一个残疾人的背后,有一个负重的家庭。 社区是家庭的集合体。对于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而言,守望相助的社区地缘优势,就成了能为他们提供照护的首要力量。社区党组织和管理者把志愿者发动起来,把行家里手挖掘出来,就能帮助残疾人家庭迈过原本很难跨过去的“坎”。像广泽社区的残疾人日托服务中心,对20多名残疾人给予日托陪伴,是残疾人的福分,也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心全意为居民提供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社区的工作重点。这是准确的身份定位,也是可喜的职能回归。像海曙区的残疾人日托服务、北仑区的“书记加油”公益项目等,积极关注、主动对接居民尤其是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需求,尽可能提供雪中送炭式服务。这解除了许多残疾人家庭的难愁,也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