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心驾驶成道路安全头号潜在杀手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手机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王茜

  

  中国社科院与某保险机构的联合调研显示,道路交通风险最大的是分心驾驶,分心驾驶主要表现在疲劳驾驶和开车使用手机等方面,是道路安全的头号潜在杀手。

  分心一瞬 后悔一生

  他,谦和恭让,开车遇到行人,必是礼让。这天未婚妻发来几张婚纱照,让开车的他低头流连,愰了心神,抬头猛然发现即将追尾,急打方向盘,却不料惨剧发生,一位正推着婴儿车过马路的年轻妈妈被撞得飞了出去……他目瞪口呆、浑身颤抖,当他回过神来下车时,看见那位妈妈浑身是血,艰难爬向婴儿车,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躺在地上,鲜血从她的脑后涌出、蔓延……

  这是交通安全系列公益宣传教育片中的一个场景。其实现实生活中,因手机引发的惨祸还有很多。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科技产品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分心驾驶行为愈演愈烈。

  据业内人士介绍,分心驾驶行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满足驾驶人身体舒适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抽烟、饮水、进食、调节空调等行为;二是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化妆、刮胡子、聊天等,也包括使用手机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三是周围环境引发的分心驾驶行为,如照顾小孩、长时间关注某个车外突发情况等。

  而如今,各类手机应用APP、通讯软件的盛行,使用手机已成为分心驾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开车发短信,车祸发生是正常驾驶的23倍

  有人说,开车时玩手机就等于玩命!此言不假。福特汽车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中国驾驶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拍照,36%的人有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AIG美亚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调查结果也表明,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

  “分心驾驶会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至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而且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同时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使用手机键盘键入号码时,驾驶人对车辆的横向控制,包括车道位置变化及产生车道偏离的次数明显增加。”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赵玉娟这样说。

  科学家们的模拟实验结果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开车使用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让分心驾驶远离人们生活

  面对形形色色的分心驾驶行为,有关专家建议,要针对其现象特征,强化驾驶人培训、考试和处罚,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细化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处罚,根据不同分心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严重程度,制定差异化的罚款和记分标准,严格处罚严重分心驾驶行为。

  赵玉娟提出要加强分心驾驶预防、监测技术研发,改进车辆安全装置。如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定速巡航等,降低驾驶人分心驾驶的几率。

  赵玉娟表示,为使驾驶人能够了解其驾驶行为对于他人、自身的安全影响,减少诱发分心驾驶的因素,克服驾驶过程中分心驾驶行为,有关部门还要根据分心驾驶发生群体性特征,制订针对性宣传策略和内容:针对低龄驾驶人重点宣传使用手机的危害性,针对女性驾驶人重点宣传爱美不可影响驾驶。

  “当然,更重要的是全面研究各类分心驾驶行为特征,制订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取证标准,为治理分心驾驶提供法律支撑。加大分心驾驶行为打击力度,通过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让分心驾驶远离人们的生活。”赵玉娟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