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美丽宁波 筑梦乡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带动民风 文化滋养文明

北仑道德建设引领农村新风尚

  蒲公英宣讲员为柴桥街道河头村民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小港街道“邵韵”乡味厨房传承乡俗文化
  深入民心的刘姥姥道德评议团
  点赞善美家风
  霞浦街道上傅村文化礼堂举办七岁开蒙礼,学童正在学写“人”字

  家风带动民风 文化滋养文明

  道德建设引领农村新风尚

  美丽乡村,最美在风尚。

  美丽乡村,既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诚然,美丽乡村给人的直接观感是村容整洁、村貌美观、环境优良,美、洁、净是衡量美不美丽的一个基础标准,但这只是其表象,重要的内涵和核心在于当地农民群众的民风乡风、精神面貌。

  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北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片“海濡之地”,始终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秉承“以家风带动民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道德引领风尚”的思路,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使广大农村呈现道德高尚心灵美、文化丰富生活美、社会和谐乡风美的“三美”新风。

  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水净、人文、村美、民富……这一美丽乡村“升级版”,正在北仑徐徐展开。如今,北仑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美新风”吹拂城乡,村村迈向“各美其美”。

  道德引领风尚 播种“好人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凝结而成。道德,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进之路。

  徐既仁,白峰街道小门村一位普通的老人。但在去年80岁大寿时,徐既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和子女们平日孝敬自己的钱,共265万元,全部捐给村里做公益。

  老人的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老人也先后被评为“北仑好人”“宁波好人”和“浙江好人”。

  一个典型一盏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白峰,已建立“徐既仁助学基金”“永发文明基金”等各类教育发展和慈善公益基金7个,累计向老人和学生发放善款500余万元,1800余人次受助。

  近年来,北仑各街道、农村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身边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好村干”,并建立“好人库”,实现农村“草根明星”、身边“能人”“好人”集群,真善美的种子,在港城田野阡陌处处生根。据统计,近两年来,北仑区已推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1位、中国好人2位、浙江好人6位、宁波好人23位、北仑好人99位,其中从农村涌现的好人占据大半。同时,农村志愿服务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服务队伍和服务项目更接地气,如春晓街道昆亭村36名“上刘志愿者”三年来风雨无阻清洁村巷小弄,并承担了村里爱心食堂的送餐任务。

  自去年开始,北仑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全面实施社会风尚引领工程,大力实施核心价值普及、先进文化传播、最美风尚培育等八大行动,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营造尚学、尚善、尚信、尚法、尚美的农村新风尚。

  与此同时,北仑还把文明示范线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和重要载体,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实施。

  “将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的农村片区连接起来,在有效保留乡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做好精细化文章,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形象。”北仑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以文化为纽带,传承地域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打造乡村文明综合体。

  文化滋养文明 树立文化自信

  文明素质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说到底是一场重建传统文化、再造时代新文化的文化运动。

  乡村文化复兴,在于激活乡村精神元气,给乡村送去文化温暖,用文化把乡村文化价值这一中华民族的根基筑牢,以文化不断滋养文明。

  在北仑乡野之间,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化———村落中新建了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村民们一个个学起了舞蹈、舞弄起笔墨。北仑从建设乡村精神文化地标———文化礼堂入手,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让其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礼堂,绝不仅仅是个摆设。北仑区积极探索“乡贤驻堂”制度,物色知书达礼、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村、社区聘请其成为“驻堂乡贤”。他们既负责“建堂”———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乡风民俗,又负责“管堂”———带动培育宣讲员、志愿者、业余文体队伍,规范礼堂运作,还负责“领堂”———担任理事会理事长,讲解展示展陈,策划组织礼仪活动、民俗活动,开讲故事会传播正能量,彰显礼堂魅力。如今,北仑已有30余名“驻堂乡贤”活跃在乡村,这些乡贤已成为礼堂的灵魂人物,使农村文化礼堂充满了活力。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驻堂乡贤”钱树德还入选今年7月份的“中国好人榜”。

  目前,北仑区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0家,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数达100家。作为农村文化内容的承载者,它们已成为北仑农村的文化地标和群众的精神家园。

  平台要有文化内涵的注入才能彰显其价值。中国宁波港口文化节国际民间文艺巡演、“风景这边独好”文化礼堂巡演、“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北仑“送”“种”结合,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农村精神文化CBD”,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北仑区还统筹各方资源,通过开设“文化加油站”、搭建综合宣讲服务平台、设立“新北仑人驿站”,用各种暖心的服务项目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与此同时,全区60个文化礼堂还拥有剪纸社、书画社、戏曲社、女红社、龙舟队、舞龙队、腰鼓队等各类业余文体队伍150余支,参与群众6000余人。

  家风带动民风

  传递向善力量

  好家风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源头。于国而言,家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是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构成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于家而言,家风建设是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标尺,是衡量一个人家教和道德素养的标准之一。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家和万事兴。”……在小港街道兴岙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牌都从原本的蓝色方形换成了红底书卷的形状,门牌号的下方,几行隶书小字记录下这家人的家规家训。

  近两年来,北仑区把家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大抓手,深入开展以“百部经典好家规”“千人传唱好家训”“万家传承好家风”为主题的家风建设“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党风民风社风好转,弘扬社会正能量。

  目前,北仑区已收集各类家规400余部,整理编写家风故事50多篇,组建“好家风”宣讲员1200余人,举办大型家风宣传推广活动31场(次)、设置家风纪念馆(教育点)9座。

  如今,北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纷纷把自己的家规家训“刻在门牌上、贴在家门前、挂在厅堂内”,既作为一种个性家风的展示,也是对自己践行家风的一种无声提醒。

  讲好“风尚故事”,传递“北仑声音”。

  革除陈规陋习,对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北仑区在农村大力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发动各村制定现代化村规民约,充分发挥“蒲公英”宣讲员作用,把村规民约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深入农村社区、村头进行宣讲,弘扬农村优秀传统和良好习俗。

  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和谐有序的喜人画面:一处处独居特色的文化礼堂人气爆棚,一个个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文化项目大放异彩,一支支村级文体团队活力四射……展示出村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他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动力,这也正是美丽乡村的最好诠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