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参加研讨会的代表正在考察保国寺。(严龙 应娜 摄) |
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应娜 张璐易)昨、前两天,“木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国际研讨会”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召开,来自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以及新西兰、瑞士、美国、日本、西班牙多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承办。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表示,木构建筑作为东方文明的标志性载体,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历代传承的匠作营造技术和丰富的政治、经济等社会信息。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不同地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碰撞,进一步深化世界各地木构建筑遗产遗迹文化内涵的研究,推广先进保护理念和利用经验,促进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共同参与到木构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中来。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木构建筑遗产的保护技术”“木构建筑遗产的活态利用”“江南古代建筑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主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保护与项目部主管噶米涅·维杰苏里亚,2013年到访宁波保国寺时,曾提出保国寺的科技保护措施值得在全世界木构遗产中推广。此次再访保国寺,他作了题为《超越技术和科学范畴之上的木构遗产保护》的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那仲良,日本京都大学荣誉教授小松幸平等1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介绍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对木构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达成统一的认识。 近年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在深入研究大殿建筑文化的同时以“预防性保护”理念为引导,以“科技保护”为手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国内外相关学界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