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琼 通讯员 许嘉琛 从“终身荣誉奖”到退休时送上的纪念金币,从企业的特殊幼托班到班车接送员工子女上学放学……依托工会大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享受来自“娘家人”使出“洪荒之力”送上的细致关爱。 “多亏了工会的毛大姐,不然,我和宝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位于奉化的宁波西尼液晶支架制造有限公司的女职工小毛由衷的心声。不久前,身怀六甲的小毛家中遭遇不幸,丈夫突然离世。小毛痛不欲生的时刻,婆婆又告诉她,家里没有能力养育即将出世的孩子。西尼公司的工会主席毛红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组织工友为小毛捐款,同时还将她列入困难职工档案给予特殊补助。 帮贫扶困帮一时,帮助大家享受到“制度的实惠”,更是不少工会干部努力的方向。在宁波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国米做成的正是最初大家都不看好的事———帮助员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机制组建之初,王国米一方面与不理解的职工耐心沟通,另一方面务实开展协商前的调查研究工作,精心制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把工资分配、绩效考核、岗位补贴等分配办法作为协商重点,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找准协商的双方利益平衡点。在公司负责人的支持下,最终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协商机制。几年来,员工收入实现了随企业发展同步增长,即使在企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公司也没有发生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除了对职工本人的关爱和鼓励,我市不少的企业工会,还将关爱的视角延伸到职工家人身上。 在慈溪的公牛集团,每天早上7时,都有一班校车准时从公司宿舍楼出发,带着几十名公牛集团职工子女开往宓家埭小学。去年,集团工会通过摸底,得知有55名职工子女急需解决上学问题。经过多方咨询协调,公牛集团与观海卫镇文棋小学教育集团宓家埭小学进行了校企结对,为30名新生设立了“公牛班”,其余25名插班生也顺利上了学。 宁波市总工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级工会从小处入手,从平凡事做起,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从多方面打造温暖、可靠、和谐的“职工之家”,让每个职工,尤其是远离家乡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感受到企业真诚的爱,职工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