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帮工孙师傅正在淤泥中挖藕。 |
 |
宫守山和儿子用木筏将藕运到田埂。 |
 |
把莲藕小心地装上三轮车,运到田间住处。 |
初冬时节,莲藕已没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枯枝败叶的藕田,多了一种荒凉的意味。然而,在这片看似了无生机的淤泥深处,却蕴藏着一种白皙的自然美味。 昨日,在鄞州区姜山镇宏洲村的一处藕田里,来自安徽蚌埠的宫守山和儿子宫传愿正弯着背,不停地在淤泥中挖出一根根莲藕。 今年49岁的宫守山来宁波已有18个年头。这些年,在宫守山辛苦打理和精心经营下,他的莲藕种植数量越来越大,如今扩大到了100亩。每年进入9月,宫守山一家与帮工孙师傅便进入了忙碌的采收季节,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天色微亮时,他们就会出现在藕田,双脚踏入淤泥,往往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挖藕是一项原始而又艰辛的劳作。宫守山说:“莲藕生长在泥下半米左右的深处,由于目前没有采收机器,必须靠经验,弯着腰,一根一根从淤泥中挖出来。” 要想挖出一根完整的藕不是件容易的事,挖上来的莲藕,他们会先任其漂浮在水面上,等累积到一定数量,宫守山和儿子再用木筏运到田埂边。木筏上的莲藕被水枪冲刷掉部分淤泥后,再把莲藕小心地装上三轮车,运到田间住处,经过第二轮的冲洗后,新鲜的莲藕就可上市了。 种藕虽然艰辛,但宫守山从未丢失生活的笑容。“现在大儿子已经出道,帮我一起种藕,小儿子还在读书。从每年清明时节栽藕到秋季开始收藕,我们大多时间与泥、与水打交道。但从我想以挖藕为生的那时起,就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劳动,过上好日子。”宫守山笑着说。 鄞州区姜山镇共有3958亩藕田,像宫守山这样的莲藕种植户还有很多。就是这一群艰辛劳作的人,在寒风里,从淤泥中,捧出了阵阵藕香。 (胡龙召 范丁杰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