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帆影甬城史 万载涛声海丝路

———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与史迹巡礼

  阿育王寺 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幢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因珍藏释迦文佛的真身舍利和舍利塔而享誉世界佛教界。
  天宁寺塔 位于海曙区中山西路北侧,东距鼓楼约210米,系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的天宁寺的寺前双塔之一。天宁寺曾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吸引着海外僧侣前来求法,在中外交流史上尤其是宋元明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起过特殊作用。现存的天宁寺塔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原体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唐代密檐式砖塔,也是我国现存的早期寺前双塔形制的实例之一。
  鼓楼 位于海曙区中山西路公园路口,又名“海曙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是宁波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也是宁波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与缩影。
  天封塔 位于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始建于唐“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695—696年),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的重要象征与标志。
  永丰库遗址 位于海曙区鼓楼东侧,是我国极为罕见的古代地方城市大型仓储遗址,也是宁波仅存的大型元代建筑遗址,其总占地面积约9500平方米,考古勘探面积约6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3500平方米。遗址中曾出土了历代各类完整或可复原文物800余件,尤其是出土的瓷器中汇集了宋元时期著名窑系的产品,如越窑、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系的影青瓷、枢府瓷,福建产的影青瓷、白瓷,德化窑、定窑的白瓷、紫定,建窑的黑釉盏、兔毫盏,以及磁州窑、仿钧窑、磁灶窑和吉州窑等产品。另外还有珍贵的唐代波斯釉陶片发现,这是继福州、扬州发现波斯孔雀蓝釉陶器后又一次重大发现,充分反映了古代宁波港的兴盛及其在对外交通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国海上交通史和陶瓷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天童寺 位于鄞州区东吴镇下三塘村太白山南麓,是我国古代禅宗五山之一。其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唐至德二年(757年),因东谷地狭,宗弼禅师迁精舍于太白峰下(即今天童寺址);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丞相史弥远奏请定“禅院五山十刹”,列天童寺为“天下禅宗五山十刹之第三”。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册封天下名寺,诏定其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定名“天童寺”。作为禅宗名刹,天童寺宗风丕振,名僧接踵,大德辈出,不仅为帝王显贵所推崇、文人墨士所青睐,更是成为日本僧人慕名前往朝拜和参访的重要道场,据《天童寺志》记载,天童寺与日本佛教界的交往可谓长久深远,历代来寺院参修的日僧有32人之多,而历代赴日弘法的寺僧也有11人,是“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的热土。
  保国寺 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灵山山岙。据记载,保国寺前身为灵山寺。唐武宗会昌灭佛,灵山寺废。唐广明年间(880—881年)重建寺院,唐僖宗敕“保国”之额。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大殿是全寺的精粹。其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巧妙衔接,并运用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前槽天花板上巧妙地安置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在视觉上形成“无梁殿”的错觉;斗拱用材等第、单材与足材的使用、下昂造铺作的作法、拼合柱的作法以及阑额两肩卷杀、蝉肚绰幕等许多做法及规制,成为建筑法典《营造法式》的实物例证之一,有的甚至已是孤例……作为中国江南地区罕见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实物,地处东亚板块内部重要海上交流节点———保国寺以其建筑技艺上的时代标志性,为东亚历史上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为中心的建筑文化传播圈提供了充分且有力的例证。
  天一阁 位于海曙区天一街10号,约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间(1561-156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其藏图、刻书,广泛流传于国内外,成为著名的“海上书籍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
  清真寺 位于海曙区月湖西岸后营巷,初建于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于今址,是古代伊斯兰文化在宁波传播的象征,也是宁波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

  一座城市的崛起,首先得利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宁波的兴盛,根植于其显赫的海洋气势和浓厚的海洋氛围。论及宁波与海的关系,古人早有定论。不论是道一句“明之为州……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还是叹一声“负溟渤,控扶桑……风帆海舶,夷商越贾,利原懋化,纷至沓来……海陆珍异所聚,蕃汉商贾并凑……通蕃互市,珠贝外国之物,颇充于中藏云”,都实实在在地展现了宁波无与伦比的海洋优势以及“向海而生”所创造出来的繁荣与富庶。形势使然,千百年前一条以宁波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成型并日渐辉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宁波以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心胸,亲历着多元文化的动静聚散,见证着人类文明的潮来汐往,把“和而不同”这一中华文明的精髓表现和诠释得恰当好处之时,也成就了自身文化的底色与风骨。

  历史宁波是现实宁波的发展根基。为了保护“海丝”史迹,弘扬“海丝”精神,自20世纪90年代起,宁波就率先唱响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申遗的序曲。

  2001年12月8日,首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拉开帷幕,期间举办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宁波共识》,从此开启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之路。在之后的15年里,宁波始终坚定地走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申遗的路上:2003年9月至10月,宁波市“海外寻珍”团前往日韩两国20座城市,对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68处史迹进行了专题考察寻访;12月,天童寺等19处遗产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的典型上报国家文物局并得到认可;2004年8月,宁波与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联合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宣传工作扩展至国家级主流媒体;2005年12月,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通过《宁波倡议》;2006年12月,保国寺等10处遗产点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宁波)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7月,宁波与泉州、广州、扬州、蓬莱等城市一同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捆绑申遗计划;201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政府战略合作重要项目之一、由宁波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共建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12月,宁波与广州等其他六城市共同签署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跨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2015年12月,宁波组织开展了“海丝”十大历史事件、十大历史人物评选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这十余年里,围绕着“海上丝绸之路”,宁波的城市文化主题得到了提升,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确定由历史地位突出、文化内涵显著、遗产状况良好的宁波与泉州、广州、南京等4座城市,组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联合体,共同申报2018年度世界文化遗产。至此,酝酿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工作程序阶段。

  目前,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围绕着天童寺、保国寺、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开。

  这4处遗产点蕴含了古代海洋文明的杰出成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的典范。不过,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中,宁波先民创造的文化类型丰富,灿烂多姿。历经千余年沧桑,至今仍留存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的“海丝”史迹数十处。

  这些史迹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基本可划分为六类,第一类是见证中外使节、僧侣、商人等人员交流往来的行使馆、墓葬等遗存;第二类是见证对外交通贸易兴盛和繁荣的码头、仓储、造船工场等设施和遗址;第三类是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海关等专门机构的旧址、遗址等;第四类是见证中外文化和文明融合的宗教建筑等实物遗存;第五类是见证中外频繁商贸往来的大宗货物产地的遗址等;第六类是见证港口从孕育、形成至发展繁荣的重要历程的城市建设史迹遗存。在纪念宁波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之际,特撷取部分遗产点,向市民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的卓越风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