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草根 走向国际

———记励双杰和他的家谱收藏、研究

  《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第一辑)
  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右一)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在思绥草堂研究家谱
  励双杰在研读自己收藏的家谱
  来新夏教授(左)到思绥草堂访励双杰

  童 心 胡 遐/文 

  童银舫 林筱琴/摄

  2016年11月9日,“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慈溪人励双杰在大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陶子麟刻张氏宗谱》。这是励双杰根据自己的藏品《张氏宗谱》撰写的,介绍了清末民初刻书大家陶子麟曾刊刻过家谱的事实,并考订了谱主张孝谦的生平。励双杰的考证和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这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2012年和2104年已举办过两次,而励双杰每次都得到中山大学的邀请。第一次,他应邀举办了为大会配套的特色家谱展。第二次,他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要知道在这样的大会上,能宣读论文发表见解的,只能是极少数作者。由此可见,励双杰的家谱研究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

  结缘家谱廿载,成就私藏“之最”

  励双杰的家谱收藏馆———思绥草堂现已收藏了1949年之前的旧家谱2300种、2万余册。这个数量,包括公藏单位在内,除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寥寥几家大型图书馆,很难有企及者。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曾说:“上海图书馆收藏的1.8万部家谱中有大半是残本,而励双杰收藏的1800部家谱都是全本,国内其他公立图书馆难以望其项背。”北京大学图书馆姚伯岳教授曾评价说:“励先生以一己之力,收藏家谱数量超过了我们北京大学图书馆,实在是不得了的。”

  有很多媒体报道励双杰时,称他为“中国家谱私藏第一人”,但他自己却很谦逊,不认同这样的称呼,总说民间自有藏龙卧虎者。但据笔者所知,2008年由上海图书馆联合全球藏谱单位合作完成的《中国家谱总目》中,私人收藏所著录的数量以励双杰为最,且由于截稿时间的原因,那些仅占他所藏家谱的四分之一,才著录500多种,但已经跟第二名的私藏者远远拉开了距离。

  励双杰的收藏确实名不虚传,仅从姓氏来说,1949年之前的家谱,所涉姓氏已达300多个。而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上海图书馆,如果剔去1949年以后新谱的家谱,所涉姓氏则不及思绥草堂所藏。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藏量!

  励双杰的家谱收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笔者的再三要求下,他讲了一些自己的收藏经历。

  励双杰所收藏的家谱,并不仅局限于浙江地区,而是面向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此外,日本、韩国的家谱,也有收藏。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陈莉博士就根据励双杰思绥草堂所藏的韩国家谱,完成了《励双杰先生家藏域外汉籍目录》这个项目。

  励双杰的藏品背后可以说充满了故事,有些是高价求得,有些是千里追踪所得,也有是别人主动送给他的。如安徽芜湖的一部《邢氏宗谱》,就是别人主动送给他的。2013年9月,励双杰在温州图书馆参加一个研讨会,有一位湖北人通过慈溪电视台联系上了他,说在安徽老家有一大箱家谱,因为面临拆迁,没地方放,愿意送给励双杰保管。对方姓邢,说一直关注着励双杰的收藏事迹,送给他收藏保管,十分放心。励双杰说,一直以来,要送他家谱的人还真不少,当然都是近时期新修的家谱,主动送旧家谱的,还是第一次碰到。但因为旧家谱的市场价值很高,励双杰还是婉言谢绝了,并推荐了几家单位,让邢先生送到那里保存更妥当。邢先生说,曾有好多人和好多单位想出高价买走,他不肯,只愿意送给励双杰。最后励双杰根据邢先生的描绘,出了一个适合的市场价,让对方考虑,愿意卖就收下,如果不肯收钱,家谱也不能要。邢先生说:“您这么客气,我就依您,我们家族里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我要把这钱捐给她治病。”听到这个回复,励双杰在汇款时,临时又添加了1000元,让邢先生同时转交。

  励双杰特意把那一箱家谱展示给笔者看。一个硕大的家谱箱,上面刻着“邢氏宗谱”四个大字,里面整整齐齐放了20册家谱,保存得非常好。励双杰说,“因为有这样的过程,这部家谱让我更感珍惜。” 

  说到这儿,励双杰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大箱子,说:“这是詹天佑家族的家谱。”这个箱子上面,刻着“光绪己卯修 詹氏宗谱 孟英公词”几个字。励双杰打开谱箱,拿出其中一册来,指着上面的字给我们看,果然家谱里有“天佑,咸丰辛酉生,考取第九名官生,头批出外洋肄业,业成回奏,赏官阶听候派用”这样的记载。励双杰说,这部家谱本来的归宿应该是上海图书馆。这句话让我们特别好奇,应该在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怎么会来到思绥草堂呢?励双杰介绍说,这部家谱尽管很破,但卖家知道是詹天佑的家谱,要价很高,最后他是咬着牙才买下来的。拿到家谱的时候,他在家谱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系谱腐蚀严重,计划今后送给上海图书馆,供我庐源詹氏后裔寻找自己的历史渊源,本来是不送上海,因我们当前族人不重视历史,不重视渊源,不热心族祖事业,我俩奈何又无经济实力付印,只好移赠上海图书馆了,望能原谅。”纸条是2005年6月18日由詹姓族人所记,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他事情,并没有赠送给上海图书馆。

  励双杰说,这部家谱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当时共印了81部,经过历次磨难,保存下来的仅两部。除这一部以外,另一部现在保存在安徽图书馆。据家谱夹着的字条记载,这一部家谱是家族里的一位老人深夜冒险从“文革指挥部”里悄悄偷出才保存下来的。因为偷偷藏着一直没敢动,家谱被虫蛀得特别厉害,总共30册的家谱,已经有一半多不能翻阅,因为一翻动,就往下掉书页和碎片。励双杰得到这部家谱之后,专门请了古籍修复师傅进行修复,花了半年的时间和高昂的经济代价,才使其恢复完整。

  “收藏其实就是一种保护,这部家谱如果没有到我的手上,任这样再过几年十几年,也许被虫蛀得拿都拿不起来,那就全毁了。”励双杰深有感触地说。

  由一部家谱,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

  2014年8月,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李致忠先生来到浙江,点名要看励双杰收藏的《孙氏统宗族谱》。李致忠先生曾任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是著名的版本专家,他曾说过:“20年前,有国家领导人问我,一眼就能识别出一部古书的真假和年代的人,全国有几位?我说只有10位。”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那天在浙江图书馆的善本书库,李致忠先生将《孙氏统宗族谱》捧在手里翻来覆去足足看了40分钟,最后说,“这是个非常特殊的版本,有几个问题我仍没有想通。”

  励双杰说,《孙氏统宗族谱》如今已经变成了传奇。他自己正是通过这一部家谱,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阳谋》,塑造了藏书家、书商等之前从没有在小说中出现过的群体人物形象,获得宁波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2年度慈溪市优秀文艺作品“月季花奖”政府最高奖。而造访思绥草堂的学者,好多也是冲着这一册充满了想象的家谱而来。

  最早到思绥草堂看这一册家谱的学者是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来新夏先生。来先生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对于家谱也深有研究,著有《中国的年谱和家谱》(与徐建华合作)。在思绥草堂翻阅《孙氏统宗族谱》后,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2008年,受来先生邀请,励双杰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主办的“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他在大会上宣读的论文,就是研究这部家谱的《宋修活字本孙氏统宗族谱考辨》。

  四上思绥草堂的沈津先生是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师从顾廷龙先生,曾任上海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后任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先生第一次陪同台湾大学张宝三教授走进思绥草堂的时候,就与张教授一同对这一册家谱作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后来又三次到访思绥草堂,每次带着他在中山大学的博士生,点名要看这一册家谱,他给博士生们详细讲解这册家谱的特别之处等。

  那么,这一部《孙氏统宗族谱》是如何获得的呢?说来有些神奇。当时徽州的一个书商把家谱带到余姚,励双杰适逢其会,看到这一册家谱后,非常喜欢,因为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家谱。但书商要价相当高,高到励双杰根本无法承受,只能望谱兴叹。想不到半年之后,这位书商主动找到励双杰,要价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励双杰笑着说:“家谱收藏一直不是主流,藏家相当少,如果这是一册古籍,这样的好事肯定就轮不到我了。尽管旧家谱也属于古籍范畴,但在一般藏家眼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往来皆鸿儒,谈笑为“瑰宝”

  参观思绥草堂的各路专家学者很多,最多的还是图书馆界的专家和大学教授等。如浙江图书馆的馆长徐晓军、古籍部副主任童圣江,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甘肃图书馆馆长郭向东,福建图书馆副馆长谢水顺,国家图书馆特藏部主任黄润华,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副馆长杨光辉,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建华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袁义达教授等。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等也慕名而来。罗杨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在思绥草堂特意题写了“瑰宝”两字,送给励双杰留念。

  在众多的来访者中,藏书家韦力的到访显得与众不同。韦力在当代中国古籍藏书界赫赫有名,出版有大量的个人著作,拥有海量的粉丝。他与励双杰很早就相识,相互之间交流较多,对思绥草堂慕名已久,但一直到2015年6月才终于成行。回去之后,韦力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励双杰思绥草堂:专精族谱,藏研并丰》的文章。韦力先生用“藏研并丰”这四个字对励双杰的家谱收藏作了极高的评价,对励双杰的藏品赞不绝口。他说“带有南明年号的书都很珍贵,之前我没有看到过南明款的族谱,但在这儿竟然看到有‘皇明永历二年’落款的族谱。”韦力还说,晚清民国时期,古今中外印刷术混杂在一起的印书方式,比如珂罗版和木活字混印本、石印和木活字混印本等,在古籍中极难见到,但励双杰给他看的《陈氏宗谱》,翻开内页,乃是通常所见的木活字排印本,然而其中有两页有着珂罗版所制的人像,是典型的珂罗版与木活字混印本。“没想到,这样的印本竟然在族谱中也曾出现过。”韦力大为感叹。

  韦力在文中还对励双杰创作的长篇小说给予这样的评价:“他竟然出了一本小说,书名叫《阳谋》,故事情节就是古玩界的各种各样或明或暗的把戏。我在藏书圈认识这么多朋友,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听说过,谁能写出一部跟古玩界有关的长篇小说。这样说来,他应当是藏书界最会写小说的人。”

  著作等身,化一为百

  励双杰拥有丰富的藏品,却没有沉沦为一个保管员,而是对藏品积极研究利用,不断推出研究成果,这也是他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他也因为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声誉,被天一阁博物馆特聘为特约研究员和宗谱文化顾问。2009年他还曾三次受邀在浙江省图书馆为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员们讲学。

  自2001年出版《慈溪余姚家谱提要》起,励双杰已出版了多种专著,今年8月,《名人家谱摭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里收录的文章,其中有三分之一在《藏书报》专栏“双杰说谱”中发表过,大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浙江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原主任袁逸先生专门撰文荐读,说:“这册《名人家谱摭谈》从百姓喜闻乐见的近现代名人切入,溯家世,述掌故,侃佚闻,扯八卦,信手拈来,娓娓道出,铺叙间峰回路转,严谨中时见诙谐,史迹与见闻穿插,历史与现实交汇,繁花杂树,相得益彰。作者特有的经历、见识、禀赋、素养决定了本书与众不同的品性与味道。”而广西师范大学在公众号推送的《讲讲那些名人的家谱》一文中,也有这样的评价:“两浙素多坟籍,宁波范氏、钱塘丁氏执牛耳焉。今有励君双杰先生,浙东慈溪人,早年即有志于谱学,构书斋于慈溪,榜曰‘思绥草堂’。举凡名人家谱、稀姓家谱、合姓家谱、客家家谱,俱尽心罗致,每得一谱,辄手自校雠、兼事修缮。积年之功,牙签万轴。量虽不逮上图,而心实亚匹。”

  在励双杰看来,关于家谱的研究,毕竟是一人之功,而让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化一为百,影印出版《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从2012年的第一辑,到现在推出的第四辑,已出版127册之巨(16开精装本),摞起来有4米高。其中,已收录了大藏书家徐乾学、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湖广闽浙总督卞宝第、“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近代教育家范源濂、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等家族的家谱,蔚为大观。

  令人瞩目的是,《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一个草根学者编著而列入国家项目的,在宁波、浙江乃至全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确是极为罕见。更为难得的是,这部书还获得了“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当笔者问及《汇刊》会做到什么规模,励双杰说,出版社的意思,只要我有足够的名人家谱,他们愿意一直做下去。而现在已经影印出版的家谱,还不到思绥草堂所藏名人家谱的十分之一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