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匿于市井的大众浴室。(徐展新 摄) |
|
守在门口的老板娘,能否等来普浴行业的重生?(徐展新 摄) |
|
张悦 制图 |
见习记者 徐展新 提及“洗浴”二字时,我们会想到环境温馨、生活气息浓厚的家庭浴室,会想到配有宽松舒适的浴袍的酒店浴室,还会想到服务周到的大浴场。但我们的心里,可还有大众浴室的一席之地?曾几何时,大众浴室是宁波市民解决洗浴问题的一大选择,是生意红火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宁波城市建设进程加速,大批位于旧居民区或城郊接合部的大众浴室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遭到淘汰,只剩下寥寥20余家。它们默默隐藏在市井之中,依靠微薄的利润坚持经营,存在感越来越微弱。如今,让我们重新拾起这份回忆,寻找仍在运营的大众浴室,与从业人员一起把一把宁波普浴行业的“脉搏”,探究其生存困境和转型出路。 “澡堂故事”渐行渐远 “寒冬时节,用几元钱换一次痛痛快快的热水澡,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卸下平日的包袱,与三五朋友畅快聊天,不仅驱散了寒意,还能洗去连日工作带来的疲劳和烦恼。洗完澡后,带着满面红光回家,感觉生活又重新有了动力。”聊起宁波的大众浴室,家住鄞州区白鹤新村的王先生充满热情地打开话匣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他是一名大众浴室的“铁杆粉丝”,从小养成了每周泡澡的习惯,对宁波的“澡堂文化”有着深刻的记忆。改革开放之前,大众浴室均由政府管理和经营,鼓楼浴室、宁波浴室、人民浴室堪称甬城普浴行业的“三大天王”。民资大量涌入后,宁波的大众浴室依旧生意火爆,热度不减。十几年前,宁波市区聚集了100多家大众浴室,每到下班高峰期,各家浴室都会迎来大批顾客。在充足客源和可观收入的支持下,浴室的服务不断升级。在王先生的记忆中,部分经营状况较好的浴室雇用了20多个搓背师傅,还设有蒸汽浴、冲浪浴、中医足疗等多种洗浴服务。 “可惜,当年澡堂遍地、顾客盈门的盛景已经一去不复返。”近几年,王先生光顾大众浴室的次数越来越少,可供选择的商家也愈加有限,家门口的白鹤浴室曾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现在已经被年复一年增长的房租和日渐冷清的生意压垮。白鹤浴室的老板告诉记者,明年租期满后,这家经营了20多年的浴室就会闭门歇业。大众浴室消失了,那些关于澡堂的回忆也会随之远去。这位普通宁波市民的经历,映射出宁波大众浴室的惨淡现状。目前,宁波市普浴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仅剩20余家,十余年减少近80%,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不超过10家,主要分布在海曙区和原江东区的老居民区附近。 作为宁波市普浴行业协会的会长,蔡显龙曾在中山广场附近经营一家大众浴室。去年,在经营业绩下滑和城市规划的双重影响下,这家浴室正式关门,蔡显龙只能另寻出路,在甬江南岸“东山再起”。面临困境的不仅行业协会会长一人。联丰浴室和甬兴浴室是目前宁波经营规模最大的大众浴室,两家浴室的面积都超过180平方米,但每年的利润均不到3万元,仅能满足经营者正常的生活需求。受制于经济条件,浴室中仅有两三名搓背师傅,大部分的工作只能交由经营者自己负责。更多规模偏小的大众浴室甚至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只能默默地消失在街巷的角落里,带着老宁波人的“澡堂故事”渐行渐远。 小众行业“夹缝”生存 在蔡显龙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隐匿”在联丰菜市场和安泰小区、联南新村等老居民区间的联丰浴室,在略显简陋的大门口碰到了联丰浴室的老板、宁波普浴行业协会副会长林永明。“你看,我们的浴室结构很简单,没有华丽的装修,服务的种类也很有限。因此,浴室的收费较低,洗澡只需10元,搓背另加10元,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被问及近年来的经营状况时,林永明苦笑着摇摇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营收能力和开店的成本并不匹配,许多实力较弱、顾客较少的大众浴室只能在高昂的成本压力下黯然关门。” 林永明算了一笔账:十年前,联丰浴室的房租是一年4万元,如今飙升到了一年15万元,几乎翻了4倍,而洗澡的价格只从每次4元上升到每次10元。此外,为了配合市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联丰浴室拆除了可能会造成污染的锅炉,以电热代替烧煤烧柴加热,并投资3万余元购买环保性能优越的空气能设备,致使成本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大众浴室的经营会受到气候限制,只能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对外开放。浴室经营者需要承担全年的房租,却只能获得半年的收入。对此,林永明非常无奈:“联丰浴室全年的利润在2万元至3万元,根本不具备雇用更多服务人员的能力。换个角度看,即使我们不做经营者,去做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也能获得同等的收入。” “节流”不易,“开源”更难。大众浴室的经济收入依托于暂居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周围居民区的中老年群体和其他低收入群体。这几类人群的经济条件有限,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环境一般的大众浴室解决需求。其中,中老年群体受限于自身的行动能力与抗寒能力,更需要在漫长的冬季找到兼顾安全和卫生的洗浴场所。 大众浴室的客户群体相对稳定,其规模却在加速萎缩。近年来,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回流现象明显,整体数量逐步降低;此外,随着大批大众浴室的关门,“幸存者”分布更加零散。有些老年人再也找不到经常光顾的浴室,有些则碍于距离过远,渐渐改掉了过去的习惯。 “本质上,普浴行业就是一个小众行业,只为数量极其有限的固定人群服务。”林永明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家庭装有完备的洗浴设施,导致前往大众浴室的人减少了很多。如果想在更好的环境中体验泡澡的乐趣,或将洗浴作为工作闲暇时休闲娱乐的方式,往往会选择装修华丽、服务项目众多的大型浴场。”如今,传统的大众浴室不再受到主流消费群体的青睐,自身的客户群也缺乏足够的扩张潜力,甬城普浴行业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探索公益转型谋出路 2000年,林永明从台州来到宁波,与多位老乡一起搭建宁波普浴行业的版图,一手建立起联丰浴室。16年间,他经历了大众浴室顾客盈门的鼎盛时期,也承受了成本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他始终没有考虑放弃。“我的坚持来自于顾客的认可和信赖。 和大部分的大众浴室一样,联丰浴室是家庭作坊式的“夫妻店”,这一经营模式有助于提升浴室的家庭氛围,增强顾客的归属感。据记者观察,从上午9时开始,就会有零星的顾客来到店里,和坐在柜台边的夫妻二人寒暄几句,聊一聊生活的琐事,如同相知多年的好友。林永明告诉记者,现在已经进入了大众浴室的旺季,每天来联丰浴室洗澡的人数超过100人,基本是熟悉的老面孔。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林永明和他的妻子已将联丰浴室打造成拥有一批“回头客”的品牌浴室。家住安泰小区的余先生是联丰浴室的老主顾之一,每周都会风雨无阻地前来洗澡。在余先生看来,联丰浴室离家很近,价格也很实惠,每天换水很卫生。林永明透露,还有很多住得很远的顾客找到了联丰浴室的联系方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洗澡,为夫妻俩带来不少意外惊喜。 同样拥有16年大众浴室经营经验的杨含荣则尝试着提升行业的公益性。在他的组织推动下,甬兴浴室会定期为行动不便或独居在家的老人免费派送浴票,满足这一群体的日常洗浴需求。但杨含荣也坦诚地说,公益性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普浴行业的转型犹如空中楼阁。因此,杨含荣多次发出呼声,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便经营成本有所下降;或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提升经营效益。在拥有一定发展空间和充足资金的基础上,普浴行业才有能力加强经营管理规范性,提升硬件设备和服务质量,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 这批大众浴室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杨含荣的内心充满了迷惘与困惑,“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是有些小小的担心。如果大众浴室都消失了,我们会失业,许多经济条件有限的人会找不到适合洗澡的地方。希望我们能克服现有的困难,再多坚持一会儿,既为自己,也为那些仍抱有期待的顾客。” 澡堂文化 以前家庭条件有限,往往数日才能得到一次洗澡的机会。人们带着一身的尘土与连日的疲惫,到滚烫的热水里泡上一遭,让搓背师傅用尽全力,搓得皮肤发红,简直是冬日里最爽快的一件事。 这种“澡堂文化”由来已久,存在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北方人称其为“洗澡”,广东人喜欢说“冲凉”,上海人则习惯于“汏(音同大)浴”,人们光着脊背坦诚相见,在特殊的环境中自然地卸下包袱和面具,和“澡友”嬉笑怒骂,虽然聒噪,却也欢乐。澡堂里的故事可不只有“洗澡”二字。在较大的澡堂里,总能看见几个披着毛巾认真下棋的老大爷,看见一些悠闲看报、议论国事的中年人,甚至能看见一群围着乐器或说书人的爱好者,让小小的澡堂变成多文化碰撞的奇妙世界。 宁波的“澡堂文化”略微薄弱了些,冬季不如北方寒冷,曲艺文化也逊于扬州这样的城市,但这不妨碍人们的泡澡热情。数十年下来,许多老宁波人习惯了每周末泡澡的生活,喜欢那种全身通红、痛痒全消的快感,更喜欢那群在云蒸霞蔚中敞开心扉聊天的朋友。有了澡堂这个载体,洗澡不再是单纯的“净身”,而更接近于“净心”,成为生活中舒缓压力的重要活动。 随着岁月的累积,接地气的“澡堂”变成了更正式的“大众浴室”,又在各方压力的侵蚀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热度,但“澡堂文化”还留在不少老宁波人的心中,在寒冷的冬夜想起那段鲜活的岁月时,总免不了长长叹气、却又笑出声来。 (徐展新 整理) 给传统小店留点生存空间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更新与升级,一片片同质化的商圈拔地而起。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城市规划对“落后”行业的淘汰,让街头巷尾小本经营的传统小店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曾经名噪一时的大众浴室也在这种背景下日益衰微,给那些仍然需要或者喜欢泡“澡堂”的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与遗憾。 除了大众浴室之外,还有修鞋、修伞、配钥匙等小众化的传统小店的踪迹也越来越难寻。曾经街坊闲来围坐一群,师傅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一边与大家拉拉家常,需要帮助的时候还互相搭把手。然而,当下这种情景渐行渐远,最多也只能在一些老小区捕捉到蛛丝马迹。 在单调的城市景观中,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行可坐可自由攀谈的传统小店更能体现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也给市民生活提供多种可能性。这些小店在满足一部分市民的切实需求之余,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份共同的城市记忆。 社会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市场法则导致传统的小众化行当失去市场在所难免。因此,传统小店也需要转换经营思路,不断满足顾客的新需求,以便在新环境下赢得一席之地。此外,有关部门在规划城市发展时应给这些传统小店留点生存空间,保存专属的城市记忆。 重视各类小众群体的需求,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更有温度。 (黄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