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政治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起一股全民志愿暖流

———品读全国性展会第三届志交会

  宁波四明应急户外救援志愿服务项目展示(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交接仪式(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白岩松颁奖典礼上采访获奖志愿服务项目代表(丁安 摄)

  初冬时季,寒潮一波又一波南下,侵入江南之地。然而,东海之滨的宁波因一个全国性展会———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简称志交会)的举行,温暖于志愿服务项目展示、组织交流、资源配置、文化引领之中,汇聚起一股全民志愿暖流。

  “人人志愿+”,承办方之一的宁波团市委赋予了以“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三届志交会更多内涵。恰如新华社一则关于宁波志愿者工作的报道中写的,“从学雷锋做好事起步,现已打破行业、年龄、地区界线,下至八岁娃娃,上至八旬老翁都有志愿者成员”。“人人志愿+”正是宁波数十年志愿服务工作特色的提炼,也是对全民志愿的向往和追求,在第三届志交会这个全国性志愿服务大平台上提出适逢其时。“我们想让志愿服务成为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成长档案,倡导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志愿服务变成所有人的自觉行动,亮起志愿服务的风向标。”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大平台展示新力量

  志交会是一个涉及社会多方资源的综合平台,这由它的主办方的高层次决定的。第三届志交会,由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残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等6个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会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把志交会称为“全国志愿服务合作交流的最大平台”显然毫无疑义。

  在这个平台上,志愿服务项目、企业、公益机构、爱心人士和受助对象可以进行有效对接。“与前两届志交会相比,第三届志交会在参展项目、参与人数等方面都展示出志愿服务的新力量。”团中央有关负责人说。本届志交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项目代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基金会、媒体、爱心企业、青年志愿者代表超过7000人参会参展,超过2万人次参加赛会集中性活动。

  这种资源和信息的对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志愿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据悉,第三届志交会获得项目支持达8140万元,入围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决赛的项目资金匹配支持率达到76%。

  大交流共享新成果

  打开手机APP、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下单……除了网购,志愿服务对接也可以如此快捷、简单。在会展中心一号馆,一个出生于宁波的“We志愿服务平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是我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枢纽性平台,实现了专业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岗位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智能匹配、中英文双语等功能,并针对不同年龄地域、不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打造立足宁波面向国际的志愿服务综合平台。“平台会根据志愿者个性化特点,排序推送符合专业能力和意向时间的志愿服务项目,更加智能,也更加便捷。”团市委副书记方晴说。

  记者在会展中心志愿项目展示区看到,今年的志愿项目与时俱进,到处充满科技元素。“青年之声”是“网上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成长、创业、心理、志愿、国学、维权、健康、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等15个服务体系;“志愿中国”集志愿者注册、活动管理、服务时间记录、信用体系建设等于一体,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效率;广东“i志愿”平台采取GPS定位扫码记录服务时长等,确保用户身份与服务记录的真实准确……

  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项目也越来越展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为虎凤蝶提供更科学、有效保护的“中华虎凤蝶保护”项目;在北京市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系列培训普及手语技能的北京“o2o手语助残”项目;以同济大学法学院为依托,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遮阳伞”项目……无不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变化出发诞生的专业化志愿项目。在野外可以进行山野搜救、洞穴救援;在城市里可以组织水灾、雪灾救援,以及自救培训和宣传,这支专业队伍,并非来自政府专职部门,而是一支志愿服务团队—————余姚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

  志交会带来了志愿服务与不同领域融合的尝试和可能。研究生支教团搭建阡陌网在线支教平台开展线上支教,安徽皖南医学院的“伴你行”失独者关爱之家开展“网络众筹”,厦门大学保贝儿童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微信、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为小朋友传授急救知识,上海师范大学的“智慧老人”公益服务推广工作室专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河南省稀有血液协会的微信公众号“熊猫部落”聚集了被称为“熊猫血”的稀有血型RH阴性血志愿者,通过微信群传递信息;还有深圳的“电子义工卡”、北京的“平安地铁志愿者”……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很多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已经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大文化启迪新思维

  文化引领是这届志交会的一大特色。本届志交会上,志愿服务高峰论坛、世界首面遨游太空的志愿者旗帜———“飞天旗帜”的揭牌仪式、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宁波少年对话交流、“青年之声”志愿故事会、亚妮《没眼人》人文与记录公益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各种志愿服务理念、思想在这里交汇交锋,激荡出片片火花。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利他性和组织性四个特征,所有事物都有边界,超过边界就会出现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祖平在第三届志交会志愿服务高峰论坛上直陈“一些商业演唱会、展览和论坛把本该由工作人员做的事交给志愿都做,把他们看作廉价劳动力”等超越边界问题,希望进一步界定志愿服务的范畴。

  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一直致力于志愿服务国际化探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晓红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她在论坛上演讲时表示,过去中国是向发达国家学习志愿服务的经验,今后希望中国的志愿服务能更多地“走出去”。

  第三届志交会开幕当天,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带着“飞天旗帜”来到现场,他为促成这面志愿者旗帜遨游太空作出了积极努力。在接受了几十位宁波小朋友的“采访”时,杨利伟勉励宁波小朋友,要为自己确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小目标,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逐步走向人生的大目标。对话会只有短短地几十分钟,但给宁波小朋友们留下记忆将会是一辈子。

  第三届志交会“青年之声”志愿故事会上,一个个志愿故事感人肺腑,讲述者激情澎湃、聆听者眼含泪花。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90后”志愿者团队,这是一群把关怀倾注于临终病人的专业人士,七年志愿服务临终病人,与他们建立了亲人一般的感情,让他们在弥留之际快快乐乐,离去时安安心心。“我一直以为是我在用自己的爱心、善良去温暖帮助他们,然而有一天我猛然发现,在爱与爱的传递过程中,我自己早已经被爱包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临终关怀项目负责人陈君艳的分享引起全场志愿者的共鸣,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宁波是一座非常有爱、有温度的城市。”抗击洪灾的湖北孝感义工联合会代表鲁锋在分享志愿故事时谈到两次来宁波的感受。第一次来宁波,是来接一位流浪至此得到救助并帮助找到老家的精神病人,那时感觉宁波是“很有爱”的城市。这次到宁波,考察了宁波的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临终关怀志愿项目印象深刻,“宁波这座城市很有温度”。

  ……

  这些志愿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着人间大爱。

  大赛事激励新步伐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是整个志交会的核心活动之一。本届志交会,38个省级赛会单位共申报项目4225个,有1000个入围全国初赛,504个入围决赛,并最终评出金奖100个,银奖404个,其中决赛项目中经规范登记注册的占77%。

  作为志交会东道主的宁波,不良行为青少年阳光观护、小娘舅握握团“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一双红舞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成就青年志愿服务梦想家”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孵化、“蚂不停蹄,蚁爱足行”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冲过重重选拔,获得了全国赛的金银奖。

  在参与志交会的过程中,项目、信息、资源在全国层面、更大领域的推介和对接,这给宁波的志愿服务组织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历练。“一次参赛过程包含着无数次的培训和完善,每次培训,不同领域的专家们会给出很多好的建议,比如项目如何发展,现实中如何更好地操作,这都能让志愿服务项目更加专业。”市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参与大赛的志愿服务组织对项目自主运行、撬动社会资源、规范科学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理念正向着更专业、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多数志愿服务组织都从组织注册、购买保险、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评估、成果反馈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规范建设和管理,相对于过去的临时性、盲目性,志愿服务项目的专业度、成熟度、执行力、社会认可度都在不断得到提升。如获得金奖的北仑区不良行为青少年阳光观护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设置了实地走访、分类建档、标准化操作、个性化观护、反馈保障等环节,观护志愿者走访青少年家庭累计300余次,心理辅导受益212人次,职业培训受益113人次,法制教育培训受益2400余人次,项目所结对的不良行为青少年中,有95%以上的青少年已经回归学校或社会。而随着项目的推进,影响力也持续增强。当地有15个职能部门参与到不良行为青少年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公检法司等部门给予肯定支持,并共同建设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数字化基地。

  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路演,是每一次志交会上的重头戏。今年,经过各省精挑细选的10个好项目,第一次直接来到近千人的面前,接受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的打分、点评、质询。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大学生,连续4年走进偏远山区,为贫困山区的老人孩子拍摄“全家福”,传递来自大山外的温暖和关怀;来自北京的“西城大妈”,立志于物色年轻人加入这个“世界第五大王牌情报组织”,让平安建设的理念薪火相传;来自宁夏的志愿者带来了大型原创禁毒主题音乐剧,用百老汇式的表现形式,改变禁毒宣传的刻板说教……宁波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这场“家门口”的大型路演,让更多宁波本土志愿服务团队有所学、有所悟,为今后宁波志愿服务团队和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我常说一个好的志愿者只要往那儿一站,就能让周围所有的人获得温暖的支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说。是啊,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需要志愿者,希望人人都是志愿者。

  在历史滚滚的车轮上,志愿者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把今天看作志愿服务2.0时代,那么这就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交汇的时代、共享的时代,也是志愿服务走得更远、更好的时代。

  宁波志愿服务工作走在前列

  近年来,宁波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更加便利,志愿服务项目更加多样,志愿服务制度更加完善。宁波的志愿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爱心宁波”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健全组织体系方面,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志工委,构建起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志愿者协会体系,并依托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志愿培训学院、志愿服务基金会、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宁波国际志愿者基地等专业化平台,开展全市志愿工作统筹谋划和资源对接。

  在队伍管理方面,各行业系统形成了党员、平安、旅游、巾帼、老干部、助残、文化、外来务工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在开发项目体系方面,宁波拥有一些响亮的志愿服务品牌,开发了青春治水、阳光助残、弱势群体关爱、春运暖冬、赛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市民参与渠道方面,打造了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集专业注册、岗位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智能匹配、中英双语于一体的一网两端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目标。同时,持续推进宁波志愿驿站、志愿枢纽站等实体化阵地建设,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

  在探索制度体系方面,2012年5月4日正式实施《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对新时期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明确界定。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志愿者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志愿服务内部管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