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宁海记者站陈云松 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胡伟华)12月18日,总120册的《宁海丛书》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发仪式。《宁海丛书》由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本地文化工作者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编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宋元卷、明清卷、民国卷三辑,收录邑人及邑外人所著宁海文献353种,其中稿本200余种,抄本30余种,多收孤本、珍本,书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规模在全国县一级中首屈一指,这不仅弥补了宁海没有地方文献丛书的缺憾,也开了浙江省县级编纂地方文献的先河。 “传承保护好宁海先贤文献,让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典籍流传后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宁海县委主要领导介绍。为此,2013年,宁海县委、县政府特批财政专款,启动编纂《宁海丛书》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120册、近亿字的《宁海丛书》编纂完成。 丛书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古邑千年发展历史的精神内涵,为世人认识宁海、了解宁海、走进宁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也为宁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文史学术研究等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历史借鉴。《宁海丛书》的编纂出版,也抢救了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让一大批难得一见的珍本流通于世,如清代王嘉玉《管窥录》为学术笔记,流传甚稀,干人俊所编纂的从未出版过的130余种浙江各地的地方志、漫记手稿,对研究民国时期浙江地区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