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浃江一景。(沈静萍 厉晓杭 摄) |
 |
北仑春晓上刘大溪坑改造后,变成一道靓丽风景。(张冬彦 厉晓杭摄) |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林 萍 卢江丽 前不久,北仑区环境监测站数据显示,今年北仑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6.7%,与2014年相比翻了一番,水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今年,北仑跨境河流水质考核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优秀,成为全市仅有的两个优秀区县(市)之一。 早在2011年,北仑率先开始治水,累计投入近50亿元,大力实施内河水质综合治理。2014年省委作出“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决策后,北仑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如今的北仑,水清景美,碧波荡漾;水过之处,皆是风景。在三年铁腕治水坚持下,清澈河水和生态河岸一起,串联起江南的“诗意家园”。 北仑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北仑全力以赴“补短板、攻难点、重长效”,不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治水工作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北仑已完成“五水共治”项目年度投资近20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分质供水省市领先,城乡污水管网覆盖率全市领跑,治污基础设施运维长效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北仑“五水共治”工作加速领跑。 为严防三河反弹,北仑全面拉网排查。在三轮拉网排查中,多部门参与联合巡控行动,构筑起了“治管保”防反弹“一张网”,排查发现隐患问题95个,排定“清三河”整改工程项目43个。河道综合整治是今年“五水共治”工作的重点。北仑区不断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9.22公里、生态河道建设16公里,并大力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其中,总投资24.7亿元的梅山水道工程将防洪与环境整治有效结合,集水环境综合治理、渔业避风锚地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投资20亿元对小浃江进行系统整治,打造“生态型河道”。 按照规划,北仑将分“四大水系,一个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治水。西部小浃江水系,结合市“三江六岸”建设,推进甬江南岸治理,着力打造都市田园休闲区;中部岩泰河水系,在开展精细化截污基础上,加大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消除城市治水的薄弱环节;东部芦江水系,秉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市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海岛独立水系开展小流域污水治理。春晓、梅山作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重点开发区域,将着力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北仑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仑将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争取到2018年创建成为市级首批“污水零直排区”,到2020年全面实现零直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