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外籍教师们不管大病小病,一生病就往上海跑。那现在呢——

外国朋友,在宁波看病可方便?

  宁波市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的双语服务台。(赵冠菁 摄)
  市二院的医生安抚外国小患者。(郑珂 摄)

  本报记者  陈敏 本报通讯员 郑珂 赵冠菁

  

  生了病,到医院却找不到一个能用英语为自己诊断病情的医生。这种尴尬,当年在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曾经遇到过。那时,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外籍教师们不管大病小病,一生病就往上海跑。十年前,记者曾就此专门作过报道。

  十年后的今天,宁波越来越开放了,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在宁波就业、留学、观光旅游、洽谈业务,而且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在宁波的外籍人士已经从十年前的2500多人增至8000多人。当这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的“特殊”人群遇到健康问题时,他们在宁波的各大医院还会遭遇像当年一样的尴尬吗?他们会不会还像十年前一样,一生病就往上海跑?本报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采访。

  从采访看,与十年前相比,外籍人士在宁波就医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现在绝大多数外籍人士会就近在宁波医院就医。但是,由于语言沟通不易、网上挂号难、并非所有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等问题,外籍人士在宁波看病仍然存在不便之处。

  上医院遭遇两道坎

  语言沟通难,网上挂号难

  语言沟通不容易,这是外籍人士在宁波医院看病时遇到的第一大问题。

  这不,一大早,宁波诺丁汉大学医务室就来了个外国留学生。这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小伙子,几天前,因为牙龈肿痛,他自行前往市区一家医院就诊,医生替他作了检查后,给他挂了点滴,还给他开了一些中成药,让他按时服用。

  回到学校,这位英国小伙子越想越不放心,因为几乎不懂汉语,他听不明白医生说了什么。自己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医生给他制订的治疗方案是怎么样的?给自己用的是什么药?看着手中的中成药,小伙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都是什么成分啊?能吃吗?”因为心存狐疑,小伙子没有服用医生开的药。第二天,牙龈肿痛的症状没见好转,他又是担心又是疑惑,便急匆匆跑来校医务室寻求帮助。

  宁波诺丁汉大学医学顾问王杨告诉记者,类似的事情三天两头会发生。不少留学生因为没有中文基础,上医院连个化验单也看不懂。因为语言问题,很多诺丁汉的外籍师生到医院就诊,都是由医务室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对于情况相对简单的疾病,医务室医生都会备一张纸条,纸条上用英文注明该去哪家医院、医院的地址,以及该找哪个科室的医生,同时还用中文写明患者的症状。

  采访中,有多位外籍人士告诉记者,大多数医生的英语水平仅限于“蹦”单词,年纪大的医生基本无法跟外籍患者交流。实际上,目前宁波的大医院中,一般年轻医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错,与外籍人士进行英语交流基本没问题,但是不少外籍人士去看病时,更喜欢找年纪较大的资深医生,而这些资深医生往往在英语沟通上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部分资深医生可以听懂患者的病情描述,但要用英语对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治疗方案、指导康复,却相当困难。

  预约挂号难,这是外国朋友在宁波看病遇到的第二大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市预约挂号主要有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两种,但这两种途径,在宁波的外籍人士几乎都用不上。网上预约,不仅要实名认证,还必须凭身份证注册登录,但外籍人士只有护照,没有中国身份证,所以他们根本不能通过网上预约挂号。除了网上预约挂号外,我市还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挂号,预约挂号的号码有55012320和114,用114挂号需要居民身份证,而且必须用电信手机或座机拨打。另外,55012320和114都没有双语服务,不会汉语的外籍人士同样无法通过电话预约进行挂号。

  就医环境大有好转

  特需门诊电话预约推出

  从采访看,外籍人士在宁波就医的环境已大有好转。采访中,一位来自保加利亚的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宁波各家大医院,基本上都设有汉语、英语指示牌,看医生、做检查,一般都能找到;随着国际交流的开展,会说英语的医生也越来越多。此外,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还专门针对外籍人士推出了特需门诊和双语电话预约。

  市第二医院于2011年开设外籍人士特需门诊电话预约,是我市较早开展这一服务的医院。据介绍,目前市二院已与境内外10多家医疗保险公司签约,提供医疗直付服务。医院目前设有英语接待全程陪同,可安排熟练掌握英语交流能力的医师接诊。对需要做各种检查的外国朋友,市二院还尽量在当天让他们完成检查,并在事后通过微信、QQ、邮件等,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

  市二院曾接诊了一位患急性胆囊炎的德国人马克(化名),马克已在宁波生活了好几年,习惯于一生病就往上海医院跑,这次因病情过急,只能就近来到市二院。手术非常成功,马克很快康复出院。感动于宁波医生友好的态度、令人信服的医术,马克从此认定了市二院,再也不往上海医院跑了。在他的介绍下,他身边的外国朋友也开始留在宁波医院看病。

  同马克一样,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开始留在宁波就近就医。卡洛(化名)是一位在宁波工作的意大利友人,他已经在市二院体检、门诊就诊近两年时间。记者采访了他的妻子王女士,谈起在市二院就医的经历,卡洛夫妇最大的感受就是,比意大利方便多了。

  王女士介绍,在意大利,除非急诊等特殊情况,一般看病都会先找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无法解决,才会转到上级医院就诊。所以,无论是普通的诊疗还是大型检查的预约,都需要一个很长的等待过程。“在宁波看病,流程会简单很多。复诊前2至3天,拨打医院病员服务中心的预约电话,一般都能找到合适的专科、专家门诊。”王女士谈道。

  “外国患者来电预约后,我们会根据病情选择专科,随后挑选该专科中擅长英语的医师接诊。”市二院病员服务中心的周静娣主任介绍。

  2011年,市二院一年接待外籍患者仅200人次左右,这几年,该院每年的外籍患者接诊量已增加至2000多人次。

  2012年,宁波市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在市第一医院建成。市一院在大楼的二楼设立了涉外门诊,并设立了双语预约电话。外籍人士要想到市一院门诊、体检,可以电话预约。各专科均可提供英语诊疗服务。涉外门诊还专门配备3名护士全程陪同外国患者就诊、体检。据了解,目前市一院与境内外的4家医疗保险公司签约,为外国患者提供医疗直付服务,每年门诊接诊的外国患者在600人次左右。

  明州医院因为距离宁波诺丁汉大学不远,成为诺丁汉大学师生经常光顾的医院。据了解,为方便外国留学生就医,明州医院不仅指定懂英语的医生护士陪同他们看病,还与学校一起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有外籍学生生病需要上医院,学校老师便会通过微信群“预约”。与此同时,明州医院还通过邮件对患病的留学生进行病情追踪、康复指导等。去年底,正是通过病情追踪,明州医院及时将一位得肺炎的留学生收治入院,结果住院期间突发严重的急性肺栓塞,肺动脉主干大面积堵塞,生命垂危,抢救过程中,更是四次出现心脏骤停。最终,医护人员还是从死神手里把这位留学生“抢”了回来。据介绍,明州医院目前正在筹备设立国际门诊。

  随着宁波外籍人士的增多,各医院接诊外籍患者也越来越平常。从采访看,各大医院对此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大多在挂号大厅等病人集聚处安排了会英语的医务人员或志愿者。为使外国朋友得到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早在2013年12月,宁大附属医院就成立了有40多名成员的外籍患者医疗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以来,已为500多名外国患者提供导诊、医疗等服务。

  外国人看病无障碍

  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内涵

  我市正在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港口名城。随着港口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在甬的外籍人士数量也必将大大增加。

  一个人在一个城市生活,难免会生病,生病就要上医院。尽管甬城医疗技术条件和质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没有外语服务和外宾通道,成了一些医院发展涉外服务的瓶颈。当这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的“特殊”人群遇到健康问题时,需要像中国人一样花很长的时间排队、挂号、检查、划价、取药,应付繁杂的程序,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文化的差异,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

  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类似的国际医院或医疗机构。目前,青岛、沈阳也相继建立了专门的涉外医院。另外,还有不少城市的大医院为外国人开辟了专用通道,方便他们就医。

  “作为一个建设中的国际港口名城,能不能考虑建立一所国际医院?在筹建一所国际医院有困难的情况下,各家大医院能不能普遍设立外籍人员门诊,配备专业的翻译人员和医生?”一位业内人士说,“让外国人看病无障碍,这不仅是一座城市软环境的体现,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内涵。”

  针对目前外籍人士看病预约挂号难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预约挂号只能用身份证不能用护照,是因为用护照挂号很难验证护照的真实性。另外,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如要采用双语模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该业内人士建议,能否以市政府的名义,对宁波现有的双语服务资源加以整合,借助统一的渠道,如一站式的政府服务网,对外籍人士的就医、就学、就业等提供统一的服务,既能体现宁波城市的国际化,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