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通讯员虞南)24小时气象精细化预报,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达到90%……记者昨日从市气象部门获悉,我市已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早在2012年,我市就被列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试点市。多年来,我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主动融入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进程,走出了一条融入式发展与智慧服务的现代化之路。 24小时精细化预报、城市分区域预报、自动站格点雨量、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库流域面雨量……经过多年建设,我市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产品不断丰富,气象现代化呈现出实在成果和效益。一个个代表气象新业态的应用平台不断建成,“智慧气象业务服务系统”、“气象私有云”业务平台、新版“宁波气象通”、气象信息实时共享平台等相继投入应用。 目前,我市气象灾害监测实现全覆盖,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达到90%。近几年来,气象部门推进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并向边远乡镇、港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倾斜,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将自动站平均密度缩小到5.7公里,重点区域小于3公里。 气象现代化直观体现在更加及时、有效、贴心、智慧的气象服务中,这是气象现代化效益的最有效证明。近年来,市气象局建立健全面向气象敏感性行业的针对性气象服务体系;根据区县(市)产业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立了港口、旅游、农业、渔业、生态、环境、海水养殖等特色气象中心,基本形成满足宁波经济社会需求的专业气象服务体系。 有关数据显示,通过部门共建共享等方式,全市共有6781块(个)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每天实时滚动发布气象信息,公共场所气象信息接收传播设施普及率达到8.9个/万人。全市每天向350多万个手机用户发送气象信息,每天通过22套电视气象节目和2万多个农村广播发送气象信息,每天为2.5万个灾害应急平台和决策用户发送气象短信,开展直通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