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民服务岂能“讨价还价”

  郭敬波

  

  南北朝时期,有个不小的人物叫张敬儿,他依仗着军功从一个小卒一直当上了南阳郡太守,这本来也算个可圈可点的励志故事,但遗憾的是,他因为“抱负”太远大,“理想”太丰满,不断地跑官要官,结果被齐武帝给杀了。临刑之前,张敬儿将官帽掷到地上,大声叫道:“此物误我。”

  时至今日,官场上的“张敬儿”仍不少,他们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为自己“设计”仕途,一心只求“往上爬”。其中不乏作风烈、胆子大,敢干事、干大事的人,一些甚至还是耀眼的“明日之星”,似乎有很强的“政治后劲”,是人们眼中的“能人、强人、有本事的人”。

  “功臣”腐败的例子不少,“能人”走向囹圄的例子更多。一汽原董事长徐建业、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福建原副省长徐钢、中石油原总经理廖永远、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哪个不是东窗事发之后,令人惊异、让人惋惜。纵观这些“能人、功臣”,其有一个共同的心路历程:自视劳苦功高,在代偿机制之下心理失衡。

  想当大官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追求政治进步更是人之常情,通过奋斗去谋得位子也是理所当然,但这些人过分痴迷于“平步青云”,稍有几年仕途止步不前,就受不了,觉得组织亏欠了他,便与组织讨价还价谈条件,得不到满足便发牢骚、闹情绪、撂挑子,用“为官不为”来软抵抗,甚至滋生“反正上不去,不如捞一把”的心理,走上贪腐这条不归路。

  有位要有为,中央把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推行干部终身责任制、倒逼官本位观念退让、促进政治生态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政治理想,更没有为民服务的精神,只是把奋斗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把努力当作升官发财的投入,得不到、不满足便心急如焚。更有一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者,不惜以人格的湮灭来谋位子,他们在买官卖官的道路上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天天想着怎么“跟对人”、怎么“靠大树”,不琢磨事,专琢磨人,不琢磨服务,专琢磨利益,结果如张敬儿一样,把自己给玩完了。

  孔子曾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一个人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情,非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更要相信组织有知人善任的机制。一生追逐官位的张敬儿,之所以成了历史上可笑可叹的官迷典型,并不只在他求官谋位本身,更在于他的追求和境界,和他想谋的位子根本不符。

  张敬儿本是武将,冲锋陷阵可以,处理政务对他来说,就是赶鸭子上架———强己所难。据说,他连朝廷礼仪都不懂,调任“中央”之后,不能不关起门来学习“揖让答对”。他的当官生涯中,更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称道的政绩,而是以发财为动机,在平定沈攸之乱中,他将查抄的“数十万悉以入私”。

  看看当今官场上的那些“急性子”,哪个不是一两年就“再上一个新台阶”,脚还没站稳,座还没坐热,人还没认全,事还没理顺,就又高升了。急功近利、只求表面政绩的领导为何多,还有一个错误的导向,就是那些“跳得快”的领导干部,往往被公众和组织认为是“履历丰富”,可堪大任。

  而事实上,熟悉一项工作需要时间,展开工作思路需要调研,不要说领导管一大摊子,即便相对单纯的工作,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三年一大步,一年一小提”,这些人把精力花在了仕途变更上,哪还有精力“锻炼革命意志”,哪还有时间“调查研究问题”,哪还有心思“增加有益知识”?

  为民服务不能讨价还价。要做到这一点,非但要坚决杜绝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现象,严厉打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行为,还要下定决心铲除干部队伍中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敢于动刀子、挪位子,不搞安慰奖、复活赛,今天这边落马,明天那边上马。因为“位子”是稀缺资源,要用好,用它来为民谋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