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大市场在高新区开业运行。 |
 |
科技大市场外观。 |
 |
科技大市场大厅实时交易显示屏。 |
 |
参观者正在实体展厅观看最新科技成果。 |
金晶 王虎羽/文 金晶/摄 昨日,宁波科技大市场(以下简称科技大市场)正式在高新区开业运行。这意味着像买手机、服装一样买科技成果,像竞拍古董、书画一样挑选技术解决方案,这样的场景将成为普遍现象。在科技大市场里,科技成果、技术难题线上展示、撮合、拍卖、交易等可以一键搞定;需求诊断、大数据分析等线下服务更显专业化支撑。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引擎,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今年,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目前正积极争取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之火已在我市呈燎原之势。 如何紧扣需求,为全市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在此背景和新形势下,科技大市场应运而生,成为政府搭台、中介联姻、企业唱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纳米”的一大创新尝试。 科技大市场:科技要素聚集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各类技术成果、专家人才、仪器设备应有尽有,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管家、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一应俱全,科技大市场,就好比一个科技成果汇聚的集市,实现了科技要素的聚集、聚合、聚变,成为一站式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助力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水平,以及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提升。 按照“展示、服务、共享、交易、合作”功能设定,着眼“小核心大网络”,科技大市场着力打造互联网支撑下的“全方位布局+多元化路径+精准化服务”,发展网格式的技术市场促进体系。 4100平方米的科技大市场实体服务大厅,让科技成果更加直观。实体大厅包括宁波科技成就展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厅、大市场服务机构集聚基地等三大部分,是科技大市场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大本营,目前已经引进各类服务机构6家。实体大厅的建设完成将为开展高水平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以及高质量的技术交易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线上平台的成功开发,让宁波企业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科技淘宝网”。它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担保支付、网上拍卖、难题竞标及移动终端服务、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突出了线上交易、担保支付等新型服务功能,是科技大市场开展线上技术转移转化的重要保障。 专业服务团队催化科技成果对接。大市场运营将以政府为主导,在突出公益性的同时,着力培育市场化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不断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其中,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第四方服务平台运营单位,负责科技大市场建设、维护管理、检查监督、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业绩考核等工作。“宁波市生力科技服务中心”作为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运营主体,负责科技大市场的撮合、对接和交易等科技服务的提供,实行市场化运作。 线上联袂线下:精准匹配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速路” “高性能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对接中”“汽车专用塑胶紧固件的工程材料及制造方法待对接”……记者在科技大市场大厅看到,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已实时滚动播放着首批上线的科技成果对接项目。 “我认为产学研合作是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途径,但是需求与供给信息如何精准匹配、信息爆炸与信息孤岛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家和科学家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对话交流等都是需要逐一解决的问题。”现场一位企业家在采访中提到。 近年来,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等基础优势,我市已逐步形成了多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有效扩大了“双创”源头供给。此次科技大市场的正式投运,是我市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大有力抓手。 据悉,科技大市场由科技大市场网站和科技大市场综合大厅两部分组成,即“一网一厅”。以科技大市场网站辐射全市,以科技大市场综合大厅带动全市各分市场、专业市场、中介机构、产业联盟等创新科技服务。 其中,线上平台按照市场化运作,“O2O”创新服务方式,在“宁波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框架下,整合、完善、开发,打造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担保支付、网上拍卖、难题竞标及移动终端服务、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突出线上交易、担保支付等服务功能。 线下平台,在宁波研发园A5#楼1-3层建设集交易展示大厅、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两个区块的科技大市场综合大厅。一层交易展示大厅设科技成就展示、科技成果交易展示等区域;B层设报告厅、洽谈室、会议室、档案室等;二层设科技大市场运营机构办公区及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三层设科技大市场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基地。 与此同时,积极部署站点平台,发挥区县(市)分市场、专业市场、中介机构以及科技专员、技术经纪人、科技管家作用,进一步挖掘企业技术(难题)需求,梳理技术难题,服务成果对接。 自我造血:让科技大市场永不落幕 “科技大市场将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应学会在市场中‘自我造血’,注重差异化发展,资源配置让市场说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大市场的作用,以政府主导,保障公益性,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市场”,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据悉,科技大市场运营将以政府为主导,在突出公益性的同时,着力培育市场化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通过市场运作,择机选优,成立以“宁波市生力科技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他如专利、咨询、金融等多类科技服务机构为辅的“1+N”模式的技术转移联盟,并以市场化服务方式,提供主动式技术转移服务,让核心服务团队建设成为完全自主经营、自我造血的新型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公司。 “企业根据需求购买成果,科研院所可从中看到行业的真实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市场价值。中介机构也将探索独立运行机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保留少量由政府资助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外,绝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要以民间投资为主,鼓励建立公司制、合伙制等企业运行机制。 直击痛点: 需求导向让企业不再大海寻针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全球性的难题,如何让“顶天”的科技成果“立地”,让企业更易获得成果,跨越这条鸿沟成为宁波必须破解的难题。 当前宁波的制造业呈现大而不强,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普遍遇到“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科技创新要率先强发力。 要让科技创新发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势在必行。近年来,宁波积极运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创新驿站宁波站等网上技术市场平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取得成效,但网络平台长期存在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中介机构短缺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科技成果、技术商品的特性,仅依靠网上平台,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对接仍是“隔了一层窗户纸”。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技术商品的保密要求高,鉴于法律法规缺失、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技术人员在介绍中往往只能够点到为止,这也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尴尬点。 此外,宁波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市场、产品有敏锐眼光,但缺少对科技成果的鉴别能力,科技市场也缺少专业中介对科研成果进行担保、分析和推介。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代表认为以数据和实验报告为主的科研成果看起来“太抽象”,一些需要先期投资进行中试的技术成果也让企业犯难。“如果一项科技成果不能提供投入预测、市场回报预期等信息,对企业而言就缺少吸引力。”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如果说企业寻找科技成果就像是在大海中寻找绣花针,那么以企业需求拉动技术供给,以买方市场带动卖方市场,为需求双方搭建起科技资源统筹平台,打造企业淘技术的科技“淘宝网”,是我市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