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稳中求进向哪里“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特别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那么如何进,向哪里进呢?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指出,稳中求进主要是向以下三大方面“进”“

  一是向新理念确定的方向“前进”。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即“三不问题”。更具有地说,新常态下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协调、环保污染严重、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深度有待提高、民生问题突出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否则,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对人类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为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这些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向经济结构的中高端迈进。新常态的发展过程是经济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其焕发青春,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更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包括许多方面,如制造业由中低端升至中高端;服务业比重上升、质量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的主要支柱,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更是结构高级化的核心部分;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城乡、区域结构一体化等等都是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方向。

  三是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中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目标明确而宏大。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发展的阶段目标,而“稳中求进”就是要朝这一伟大目标前进。

  两项改革将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表示,原有的“红利”消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原有的“红利”消失后,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涌现,新源泉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

  近期最需要改革的项目之一,是农村土地确权和农业产业化。这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承包制改革的继续,但最重要的是:当年的承包制没有明确产权,当然也就谈不到农村的合作制和农业的产业化。因此农村土地确权实际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

  近期最需要改革的另一个项目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企业改革方面,结构性改革是十分迫切的。要形成有活力、有竞争力、产权明确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才能涌现新改革红利。正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完善企业主体,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调整结构,才能创新,从而才能有改革红利。

  推进财税改革与立法

  国税总局科研所原所长刘佐指出,税制改革是税收立法的基础,税收立法也可以促进税制改革。

  在改革与立法的步骤方面,可以两者同步实施,逐步推进,比如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可以逐步推进;也可以先试点,逐步推广,比如房地产税改革。在改革与立法的时限方面,税制改革和各税种立法时间紧迫并且任务繁重,要以倒计时思维推进。在改革与立法的准备方面,应进一步发扬民主,做到内容公开,充分征求意见,发挥各领域专家作用;还要求打好基础,厘清相关税法理论,搞清楚相关概念,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做到有可靠数据支撑,实现相关方面的协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