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茶座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关工作人员的五种修养

  陈珍玲            

  

  机关工作人员这个群体,除了业务能力要过硬,思想素质和自身修养同样重要。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要具备五种修养。

  一是仁爱之心。仁者,爱人。“仁”是什么呢?从构成上看,它由“人”和“二”组成。可见,“仁”是一种“二人哲学”,它要求为人处事时,除了自己以外,心里需要想着他人,这叫推己及人;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这叫感同身受。

  行政机关履行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能,当始终以服务社会及人民群众为首要立场。为民、利民、便民、亲民,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做到?首先,在接待群众时,是否能使其感受到公平、公正、便捷、高效?其次,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来办事的,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最后,将前后两种感受进行比对、拉近,使二者最终重合。这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公众的“仁爱”之心,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入口。

  二是平和的心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心态的失衡,往往始自不经意的对比。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比”,尤其是年轻人,处于经济需求的“旺盛期”,往往会去“比”。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比”,应该在于是否能透彻理解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淡泊是一种境界,孔明有言: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欲望会给心灵戴上沉重的枷锁,人的真正解放,不全在于物质的丰裕,而是实现人生价值。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应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价值追求。

  三是敬畏之心。《明史》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富甲一方”,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这个故事引人深思,敬畏法度,敬畏权力,何以能够获得幸福?其实,法律或者法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应该是塑造人的学科,它使人明白“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更应时时怀有敬畏之心,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四是谨慎的态度。《诗经·小雅》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为人处事,充分考虑其外部影响性,谨慎而持重。西汉有一个叫石庆的人,时任太仆,也就是汉景帝的马车夫。有一次,汉景帝要驾车外出,问石庆马车上总共有几匹马?石庆驾驶马车多年,有几匹马心里清楚得很。但没想到,石庆走到马车前,拿起马鞭子数着:一匹、两匹、三匹、四匹、五匹、六匹。然后恭敬地说:回陛下,总共有六匹马。你也许觉得石庆过于迂拙,但他的行为却体现出一种谨慎,也就是一种“钝力感”。作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青年工作人员,何尝不需要这种态度与“钝力感”呢?

  五是家国情怀。《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士人的成长路径和家国情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也要有家国情怀。尤其是青年工作人员,更需要一种信念来指引支撑,人生方向才能更清晰,路才能走得更远。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正在加速推进,要坚守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努力推进规则之治、促进正义理念、引领社会风尚、维护公共秩序,为社会公众提供公正公平高效的行政管理与服务,这是新时期机关工作人员应有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