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国际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罗马尼亚
教钢琴

  张炎龙与他的罗马尼亚同事。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单玉紫枫 蒋炜宁

  通讯员  高延丰      

  

  “虽然回来已好些天,但有时还是能梦见德瓦。再看到罗马尼亚学生给我发的邮件,感觉自己好像还在那儿教钢琴!”谈起在中罗国际艺术中学的任教时光,宁波外事学校的张炎龙老师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今年10月2日,中罗国际艺术学校开学仪式在罗马尼亚德瓦市举行,钢琴教师张炎龙和声乐教师李玥黎作为宁波外事学校的第一批派遣教师,亲临现场见证盛典。

  三年前,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宁波外事学校和罗马尼亚德瓦艺术中学基于彼此的艺术教育优势,建立了姐妹学校关系。经过几年的推进,今年6月,在宁波·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会上,由宁波市教育局、罗马尼亚胡内多拉教育局牵头,确定宁波外事学校与德瓦艺术中学合作,在罗马尼亚开办宁波外事学校海外分校。

  “这不仅是全国中职教育海外建分校的首次尝试,也掀开了中罗教育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校初期设置了音乐、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初到学校,张炎龙和李玥黎面对的是一群十五六岁的罗马尼亚孩子。

  “学校施行一对一教学,每个学生每周两节课,我们一周各负责六名学生的专业教学。”张炎龙说,罗马尼亚的艺术氛围很好,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音乐、舞蹈、绘画方面基础很扎实,“比如学钢琴的孩子中,有几个天赋相当不错,而且非常好学。”张炎龙硕士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曾获得萨尔兹堡音乐节国际钢琴比赛的金奖。课堂上,一口流利英语,配上自身的艺术造诣,短短两个月,富有“异域风情”的张炎龙俨然成了罗马尼亚师生心目中的“东方男神”。“罗马尼亚的同事们经常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学生也总拉着我问好多关于中国的问题。”

  “现在学校最缺的就是汉语老师。”张炎龙坦言,如果语言沟通不成问题,在教学上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里,学生注册的是德瓦艺术中学和宁波外事学校的双学籍,学制四年。头两年在德瓦,第三年到宁波,第四年回到罗马尼亚完成高中课程。学习期满通过考核后,获得双方高中毕业文凭,并可选择参加相关考试进入中国或罗马尼亚高校继续学习。因此,学生们除了进行各自选择的艺术专业学习外,还要学习汉语,通过HSK三级测试(汉语水平考试)。

  学校之外,这股“中国热”也在持续蔓延。在罗马尼亚的两个多月,“歪果仁”张炎龙感受尤为明显,“大街上老有人用中文跟我打招呼,几乎都会说‘你好’!”而在教学之外,这对“艺术使者”也没闲着,张炎龙和李玥黎在罗马尼亚分别举行了五场钢琴独奏会和独唱会。在音乐会上,张炎龙演奏了《格拉纳多斯音乐会快板》、《匈牙利狂想曲》等名作,还演奏了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几首作品,李玥黎也为罗马尼亚的观众带来了《大江东去》等中国歌曲,在当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