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伏跗居士的传奇人生

  冯孟颛先生
  伏跗室外景
  清史荣稿本《李长吉诗补注》
  神龙本《兰亭序》冯贞群题跋
  神龙本《兰亭序》

  饶国庆     

      宁波人文渊薮,历史上有名的藏书家与藏书楼有百余家,以城西天一阁最为著名,而今书楼俱在且能与范氏天一阁相齐衡者,唯有民国书生冯孟颛和他的伏跗室藏书楼。

  2016年是天一阁建阁450周年,适逢冯孟颛先生诞辰13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先贤,天一阁对伏跗室书楼旧址重新进行了修缮,并定于12月30日下午在天一阁昼锦堂举行“伏跗藏珍———冯孟颛先生捐赠精品文物赏鉴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这批难得一见的古籍和书画精品。

    

  伏处乡里 报效桑梓

  冯孟颛(1886—1962),名贞群,字孟颛,号伏跗居士,因“幼而丧父、老来丧子”之故,晚年自署“孤独老人”。原籍浙江慈溪,后从先祖迁居宁波市区水凫桥畔(今孝闻街)。

  冯孟颛先生自幼敏而好学,受业于叔父、慈溪四才子之一的冯君木先生,文学桐城派,注重“清真雅正”,偏爱考据之学,与陈布雷、沙孟海、张美翊、马涯民、朱赞卿、杨菊庭、郑振铎、刘承干诸君子相交友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中秀才,补宁波府学生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祖父去世,年仅19岁的孟颛“孤孙承家”,继承先祖遗业,经营钱庄。清末时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参加陶成章领导下的浙江同盟会宁波分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宁波军政分府参议员。不久接受家人及叔父冯君木先生的建议,伏处乡里,营建藏书楼“伏跗室”,同时编书著书,致力于学,尤其倾心于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民国二十一年(1932)被推举为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从事表彰乡贤,重视文物发掘和保护等工作,先后募集资金保护了岌岌可危的天一阁、重修了破败的万斯同故居白云庄、民族英雄张苍水故居等,为宁波文物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

  抗战时期,冯孟颛先生伏处危城,杜门著书,还聘请镇海海防炮台工程师在书楼前筑建了防空洞用于储藏珍贵典籍,誓与藏书共存亡,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1946年曾接受友人上海高等法院院长郭云观邀请,任秘书长数月,由于意识到国民政府的腐败,绝意归甬。1947年,任职于鄞县甬江女中国文班。新中国成立前,国民政府曾多次劝他离甬赴台,均被他婉言谢绝。新中国成立后,他捐钱捐物,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抗美援朝期间,他亲自送小孙子冯孔衡参加军事干校。冯孟颛先生历任宁波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钟情典籍 蓄书成家

  冯孟颛先生是近代浙东地区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藏书家。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科举废,学校兴,时尚西学,视古书为无用之物,故家旧族,藏书大量流散,“挟策求市者,踵相接也”(见《伏跗室记》)。社会上的很多藏书为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低价变相窃去,孟颛先生痛心疾首,深以为忧,于是摒嗜欲,节衣食,搜访坟典,手披目览,拂尘去蠹,修残扶颓,聚散为整,集六十年之功,终成一代收藏大家。

  冯孟颛先生收书,以实用文学为主,多收史籍和文集,术数、艺术、小说、词曲舍而不录。友人北大教授马廉先生与其相反,专收说部、词曲,秘本极众,自署书斋曰“不登大雅之堂”。马廉曾笑对孟颛先生说:“君所藏殆正统之作。”孟颛先生以为很有道理,还把这段史话写入了民国《鄞县通志》之中。伏跗室藏书历时六十余年,来源广泛,先后汇聚了甬上明清以来藏书家的收藏,如赵氏种芸仙馆、董氏六一山房、柯氏近圣居、徐氏烟屿楼、赵氏贻谷堂、陈氏文则楼等散出之书,总数达12万余卷,碑帖拓本400余品。藏书中颇多善本和浙东学派著名人物的稿抄本,有300余种,其中有宋杜大珪编《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宋刻本16册,墨香纸润,秀雅古劲,为海内珍品,镇库之宝;此外尚有宋许洞撰《虎铃经》明复宋刻本4册、元赵汸撰《春秋属辞》元刻本8册、明杨循吉撰《辽小史》明刻本1册、清黄宗羲《留书》旧抄本1册、清史荣《李长洁诗补注》稿本20册、清全祖望撰《鲒埼亭诗集》谢山眉批抄本1册、清姚燮撰《姚复庄诗文稿》稿本3册、天一阁早年散出之明刻、明抄本10余种等。

  藏用并举 化私为公

  冯孟颛先生是一位对古籍文献深有研究的学者,他擅长校勘,喜作考订,尤其注重地方文献的保存和研究。丰富的伏跗室藏书,使他成为宁波民国时期版本目录方面的代表性人物。他所编著的《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十卷和《天一阁方志目二种》,首次全面完整地揭示了天一阁馆藏,所提出的“天一阁五劫”梳理天一阁藏书脉络清晰,是后人学者研究天一阁的经典之作。他参与民国《鄞县通志》编纂,与马涯民合编的《鄞县通志·文献志》人物、艺文两编,花了大量的精力收集和考证先贤的事迹,足见其考证功力。他还协助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编辑《四明丛书》,为张寿镛先生整理和编撰《四明丛书》的刊刻目录,同时将伏跗室藏书五十余种收入至《四明丛书》之中,还亲自为《四明丛书》部分作品写序及提要,经他整理的有唐贺知章《贺秘监集》、宋杨简《杨氏易传》、明黄润玉《宁波府简要志》、清李邺嗣《杲堂文续钞》等十余种,是《四明丛书》的重要文献。近代著名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曾盛赞冯孟颛先生说:“先生四明掌故,盖世无双。”冯孟颛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勤奋创作,积存的著作和文稿有近二十种之多,如《钱忠介公年谱》《姜西溟先生年谱》《鄞城古甓录》《晏子春秋集注》等,编订有唐元结集《箧中集》《续甬上耆旧诗考略》等。著作中版本目录学之作达14种之多,除了为天一阁编目外,他为宁波大多数藏书家鉴定过古籍版本,几十年来由冯孟颛先生经手和过眼的古籍不下数万种。

  冯孟颛先生是一位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上世纪50年代末,好友郑振铎来伏跗室看他,在谈到藏书归属的问题时,郑先生表示政府愿意出资20万元加以收购,被冯孟颛先生婉言谢绝。他曾对他的外孙陈伯龙说:“这些书是我的生命,他(郑振铎)想要花钱买我的藏书,现在我还要整理和研究,离不开它们。”然而,如何处置这一生的心血,也是他晚年考虑最多的问题。当他听到郑振铎先生因公殉职,家人按他的遗愿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全部的古籍和文物,藏书得到妥善的保管后,他的心里也慢慢地打定了主意。1962年,先生病重,他告知家人决心以郑振铎先生为榜样,化私为公,将伏跗室藏书楼及其收藏(包括10万余卷藏书、300多种碑帖、部分书画和器物)无偿捐赠给国家保管。先生仙逝后,家属遵其意愿,于1962年3月31日举办了捐赠仪式。目前古籍、碑帖等藏品均妥善地保存于天一阁新书库之内。冯孟颛先生的捐赠义举为宁波各大藏书家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此后陆续有朱氏别宥斋、杨氏清防阁、孙氏蜗寄庐、张氏樵斋等几十位藏书家的藏书入藏天一阁,使天一阁的藏书总量远远超出范钦时代的规模。

  伏跗藏珍 回报社会

  2016年是冯孟颛先生诞辰13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先贤,天一阁对伏跗室书楼旧址重新进行了修缮,并定于12月30日下午在天一阁昼锦堂举行“伏跗藏珍—————冯孟颛先生捐赠精品文物赏鉴活动”。此次活动为预约赏鉴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展品,天一阁研究人员会全程陪同讲解(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天一阁官方微信预约报名)。

  活动中展出的古籍精品,如宋刻明修本《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为国家珍贵古籍。另如清初史荣稿本《李长吉诗补注》,煌煌巨作,二十余册,不仅让人看到唐朝诗鬼李贺浪漫诗篇,同时还可以读到冯孟颛先生在书上题写的长篇跋文,细述此书聚散、修复之不易。

  活动中展出的书画有梅调鼎行书七言绝句八大幅,这是冯孟颛先生收藏的有着“清代王羲之”之称的神奇老人的妙笔之作。此外,此次展出天一阁还特意挑选了名人信札一套,这套信札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毕生珍藏,晚年他亲手将它交给冯孟颛的儿子冯昭适保管,由书法家钱罕书写题名。信札中有袁世凯、黎元洪、谭延闿、叶德辉,孙尧卿、李柱中、黄绍兰等民国名人与章太炎先生的通信原件,非常珍贵。还有三件碑帖藏品,可以让观众亲睹冯孟颛先生的书法艺术,现场品读冯老先生自撰的人生总结《伏跗居士寿藏记》。相信通过这些藏品的近距离展示,能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珍品的同时,永远怀念和铭记宁波这位民国时期伟大藏书家的功劳和业绩。

  (图片由天一阁博物馆提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