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人滞留”倒逼景区限流精细化

  木须虫

  

  1月1日19时许,在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雪山游玩的网友“Tengxuan-W”发微博称,“成千上万游客冒雨滞留山中,饥寒交迫,老人小孩跟着受罪。”同行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当天她从18点一直等到20点30分左右才上缆车(1月2日《成都商报》)。

  游客抱怨西岭雪山“万人滞留”,直击景区限流的命题。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该景区对于元旦游客可能扎堆有心理准备,在几个时间节点上针对流量作出了相应的处置:1月1日14点49分,大邑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大邑”发布消息,提醒游客不要再前往景区;15点,西岭雪山售票处已售出门票15000张,随后启动应急预案;16点停止售票,而平常日售票截止时间为19点。而据事后官方的统计,当天景区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没有超过上限的1.8万人。理性来说,该景区在限制游客流量方面措施是得力的,不宜盲目指责。

  当然,限流得力不等于效果必然令游客满意。需要正视的是,游客对西岭雪山景区的抱怨,并不在于景区最大的承载容量,而在于其疏散功能的欠缺。景区相关人员透露,景区下山主要依靠两条索道,索道本身的运输能力是每小时2200人到2400人,把1.6万人送下山至少需要7个小时,这意味着游客滞留到最后清场时的数量越多,等候下山的时间就越长,最后一批游客下山的时间也就越晚,管理的压力就越大,而游客的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像西岭雪山这样的景区,仅仅限制游客的数量是不够的,还要有效调节、畅通出口。比如,以游客购票时间为基点,确定游客出景区的时间,提醒甚至约束游客按时下山,实现景区内的“小错峰”,既确保游客进出有序,也将限流控行的责任落实到游客身上。此外,景区的票务管理也应与景区的疏散功能对应起来,实行弹性调节,设置提前停止售票的节点,并且在达到预警流量时停止售票。

  “万人滞留”倒逼景区限流精细化。景区限流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个别游客的吐槽固然有非理性的一面,但不乏体验不爽的客观因素。景区限流不等于简单将游客的数量一控了之,还应不断细化限流设计,使之更科学、更合理,真正成为改善景区管理、调节和规范秩序的手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