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网起步,打响滩涂“保卫战”

  无人机滩涂巡航
  ①
  ②
  ③
  西沪港沿岸滩涂是水鸟优良的栖息地(本版图片:余建文)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李传斌 刘克岚

  滩涂有“海洋之肾”之称,是多种海洋生物栖息产卵的“宝地”,且有净化海洋的作用。地处浙东沿海的宁波,海岸线绵长,拥有130多万亩滩涂资源。最近10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加大,近海滩涂资源面临诸多威胁。  

  当前,违禁网具的大量使用,过度捕捞成为破坏滩涂生态资源的一大“元凶”。“保护滩涂,就是保护海洋”。去年夏天起,随着“一打三整治”深入推进,我市沿海乡镇开展滩涂违禁网具集中清理整治,其中,象山的滩涂“保卫战”尤为轰轰烈烈。

  西沪港 挖机下海清剿地笼网

  西沪港是象山半岛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从象山港大桥下来,驱车沿着西沪港岸边前行,阳光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进入了一个湿地公园。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片面积硕大的滩涂已成为地笼网的“世界”,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张生荣大队长说,西沪港墙头镇区域的2万多亩滩涂下面估计埋有近30万顶地笼网,“使用几年后,老旧地笼网直接埋压进滩涂里,上面再放置新的,如此一层层叠加上去,数量惊人”。

  去年7月和11月,象山县两次大规模开展违禁网具清理行动,还滩涂一个干净容颜。上周五下午,笔者来到墙头镇洋北村,登上村民曹优攀的小船,到港内深处查看。老曹是洋北村的水产养殖大户,在港里养了1000多亩梭子蟹,这次镇里通过服务外包,请他负责清理该村滩涂区域的地笼网。

  时值退潮,小船从高速公路服务区下的一个简易码头出发,往内港驶出五六公里远,水道两旁大片的滩涂已经清理干净,偶有一两只地笼网露头。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老曹雇人驾驶水陆两用挖机清理地笼网,最多时一次动用了10台挖机。老曹说,因为地笼网数量太多,县海洋渔业部门根据西沪港滩涂的环境条件,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方式:先在滩涂上挖一个巨大的坑,将挖掘出的地笼网推到坑中填埋,上面再用滩涂淤泥覆盖。

  航行20分钟后,小船转进一个港汊,眼前的景象令人吃惊:一眼望不到头的滩涂上,布满了密密的地笼网,犹如一条条趴着的黑色蜈蚣。大的地笼网有十几米长,隔几米放置一个,滩涂几成“盘丝洞”。远处,3台挖机正在紧张作业,把地笼网一个个翻起堆到一处。老曹说,挖机只有退潮时才能作业,常常要后半夜来清网,干几小时歇一阵,再接着干,非常辛苦。

  墙头镇海洋与渔业管理专员王海明指着海上几根竖着的竹竿说,这原本是高串网,有五六米高,两年前基本处理干净了。以前,水面设高串网,滩涂布地笼网,有的再在水底铺一层平网,层层围剿之下,港内鱼虾蟹几无逃生希望。“政府每年在西沪港进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但鱼虾总养不大,资源恢复极为缓慢,违禁设网过度捕捞是最根本的原因”。老王说,之前港内滩涂几乎被地笼网瓜分殆尽,甚至一户村民就布设了一二百顶。

  曹优攀说,以前政府部门也几次整治过地笼网,但不彻底,往往没过多久又反弹了,“这回县里整治力度这么大,应该能刹住吧。”据悉,一个多月下来,老曹雇挖机加上人工,已花费了100多万元清理费,“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再不能用这些绝户网了”。

  夕阳将西沪港的滩涂染成一片金黄。目前,西沪港上万亩滩涂里的地笼网已清理掉,从象山港大桥下来,沿线目力所及已看不到地笼网。王海明说,过年前,港内所有地笼网将清理完毕。

  滩长制 像治水一样守护滩涂

  去年11月下旬,象山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在18个沿海乡镇再掀禁用渔具联合清理取缔高潮。

  从事海洋执法20多年的张生荣说,“赶小海”在沿海村镇由来已久,但地笼网大量布设也就最近五六年时间,一些村民在利益驱动下,对滩涂渔业资源“涸泽而渔”。这次集中整治,海洋渔业部门与镇乡街道携手并进,像泗洲头、新桥和茅洋三地海域连片,渔政部门出动护渔船、执法船共5艘,实施海陆联动,一天就清理地笼网260顶。收缴的网具先切割成小段,再统一处理掉。据笔者了解,11月末的一周里,象山县共清理地笼网7600多顶,串网近1400顶。

  放置一顶地笼网成本不过几十元,清理起来却要大费周章。全县有数十万亩滩涂,“大会战”清剿干净之后,地笼网、串网会不会“死灰复燃”这也是滩涂网具治理中碰到的最大难题。

  针对问题,象山县在全省创新推出了“滩长制”。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滩长制”是“河长制”的拓展和深化,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原则,分别确定镇乡(街道)级、重点村“滩长”,在县“一打三整治”行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辖区滩涂违规违禁网具的调查摸底、巡查清缴、建档报送等工作,建立“周督查、旬通报、月总结”制度。目前,象山已确定镇级滩长97人,村级滩长73人,并在滩涂醒目位置设立安装《象山县“滩长制”管理公示牌》,建立起覆盖全县打击禁用网具的新型基层组织管理体系。

  西周镇农办主任沈烈峰就是其中一名“滩长”,管辖着约1700米长的滩涂。“按规定,至少要一周巡查一次,现在只要有空,我就会跑到海边看看”,老沈坦言当好“滩长”责任重大。除了清理违禁网具,“滩长”还要做好宣传教育。沈烈峰说,很多村民错误地认为家门口的滩涂就像自留地,“我们要让村民明白,滩涂是国家资源,不能想咋弄就咋弄”。一次,老沈下村时查到一顶地笼网,他找到放网的村民,将网里的鱼倒出来,“你看,尽是这么小的幼鱼。把鱼子鱼孙都抓光了,渔民以后靠什么吃饭?”沈烈峰现场做起了教育工作,那位村民羞愧地低下了头,答应以后再不搞地笼网了。

  墙头镇有1万余亩滩涂,对应14个村,共设立了28名镇级“滩长”和村级“滩长”。副镇长朱静波包干负责墙头村1500亩的滩涂。他说,镇里组织了滩涂护渔巡查队,发动村民当监督员。镇、村二级组建了网具清理专项行动微信群,晒进度拼力度,你追我赶,“县里还成立了专项督导组,明察暗访,全程监察。群众一有举报,立即落实到镇、村相关负责人员,及时处置,对滩涂禁用网具实现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保护滩涂 还有更多“短板”要补

  在全市的湿地资源中,浅海滩涂占到了近一半,主要分布在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区域。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围填海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近海和海岸滩涂湿地面积呈加速减少之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

  “沿海湿地破坏,过度捕捞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明显减退,鸟类种群数量也不断下降,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海洋部门相关研究人员不无忧虑。

  这两年,海洋渔业部门和沿海属地乡镇加力补“短板”,不断加强对滩涂禁用网具的打击力度。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说,支队利用无人机、护渔船等对滩涂违禁违规网具进行拍摄定位后反馈给各地,全程督导清理,并在杭州湾、象山港内等网具密集区,出动“新式武器”空气动力艇集中清理,大大提高效率。宁海县采取“服务外包”模式,开展“地毯式”“网格化”清理,去年清理销毁地笼网5700余顶。杭州湾新区通过集中清理加补贴发放等方式,两年多来共清理网具28806顶。据统计,“一打三整治”以来,全市共清理滩涂违规违禁网具近12万顶。

  一个乡镇几十公里长滩涂,如何来管?“靠有限的人手,远远不够。保护和利用好滩涂资源,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张生荣大队长说,滩涂使用虽说管理权限在沿海各镇、村,但基本处于无序利用状态。在清网之后,为防止违禁网具“反弹”,象山县海洋渔业部门准备推行“持证上岗”制,滩涂使用也要设“门槛”,确定哪些项目能做,哪些不能做,让承包人真正把滩涂管起来,明确责任主体,实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滩涂和近海资源利用格局,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已得到了国家海洋局和宁波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十三五”的重点建设项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保护滩涂湿地要实施海陆统筹,加大海域环境污染防治力度,还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湿地保护区,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将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滩涂是沿海村民辛勤耕耘的“粮田”。整治违禁网具,为修复滩涂湿地资源、守好这一方“粮田”迈开坚实一步。未来,守护滩涂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我国各地滩涂利用模式

  我国沿海滩涂利用模式经历了从“围垦—养殖—开垦”到“养殖—围垦—开垦”、从单一农业开发到综合开发的转变过程。如环渤海湾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滩涂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滩涂港口—工业区”的模式;盐城沿海滩涂开发采用“以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港口和临港产业逐渐兴起”的模式。对于盐化滩涂区可以采用围垦—养殖—复垦的开发模式,脱盐滩涂区则以粮棉种植业结合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发展模式。

  (余建文 李传斌 整理) 

  图①滩涂上密密的地笼网,如同一条条蜈蚣

  图②海陆联动清网

  图③水陆两用挖掘机清理滩涂地笼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