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免费”的一点商榷

  伯 庄

  

  从上个月31日本市纸媒获悉,中山路已全线贯通,沿线设立的“智慧云亭”将提供市话、公众信息咨询等免费服务,实现免费WiFi覆盖。

  中山路是公共产品,“智慧云亭”免费使用是个好消息。时下,公共产品里的“免费”项目繁多,大家已习以为常,其实,这个“免费”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表述不确切。公共产品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设的,使用时不必掏钱,也只是不要二次付费而已,称不上“免费”。《宁波日报》理论前沿周刊的“新知”版,转载过文化学者梅松的文章,他认为,任何产品都有成本,公共产品的成本是由纳税人承担的,所谓“免费”,不过是支付方式的一种转移,天下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得很有道理。

  其二,国外也有例可循。我读过一位留学荷兰的女士写在《读书》上的文章,说荷兰的“国家免疫接种计划”是免费的,但他们的声明是“不付费”。销售员推荐她买一款环保车,说是可以免缴公路税,她怕被忽悠,去有关部门询问,被告知,每辆车的车主都有缴纳公路税的义务,她想买的那款车也是要缴公路税的,税率为零。她深有感触,建言国人不要轻言免费。

  还有,“免费”总让人觉得有层恩赐的意思,且表现为是收费人向付费人恩赐,关系被颠倒了的。

  所以,窃以为可用“不收费”替换“免费”。“不收费”,响亮顺口,传递的信息明确;与“免费”异曲同工,不会因此削弱吸引力和影响度;没有了“免费”的那些缺陷,正了视听;非公共产品项目同样适用;因此,是比较合适的。

  用“不收费”替换“免费”,不只是换了个说法,更不是“抠字眼”,如果大家都能从平时的措辞和行为方式开始注意,日积月累,会有利于公权力与民众的沟通,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