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海 通讯员徐迪)近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宁波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对未来几年宁波市的全民健身事业各项工作目标做了详细规定。 据了解,未来几年宁波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工作目标为: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促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网络、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的普及与提升,基本建成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更加完善、惠及全市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计划规定,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力争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7%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占全市总人口的4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92%以上,明显提高优秀率,确保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持续完善,逐步提高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实现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保证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持续增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拥有率7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以上。推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100%。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将更加健全,进一步提升体育社团“三化”建设水平,健全行业、人群、单项体育组织,全市各级体育社团数量增长10%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以上,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全力推进群众性足球和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大力普及健身跑、健步走、登山、骑行、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气排球、广场舞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创建省级“国民体质检测站”2个以上,积极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风险评估项目,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每年向社会公布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主要指标。 为实现以上目标,到2020年,政府部门将新建2个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20至25个乡镇(街道)级综合性健身场馆,150个村(社区)级体育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健身步道或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60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6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500个实施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50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以市本级传统品牌活动为引领,形成“群众天天有活动、村级(社区)月月有赛事、乡镇(街道)年年有运动会(体育节)”的格局。政府还将深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 此外,各级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依法将体育彩票公益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充分重视发挥基于互联网的各类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探索“互联网+全民健身”的新模式,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引导,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健身素养。
|